阅读历史 |

第112章 国库丰厚 大航海伊始(1 / 2)

加入书签

陈久回到府上,心中莫名地安心了,很多事都不是这么容易,但憋在心中还是很无奈。

不过此刻心中已定,自然是没有问题,这样的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

“也罢,也只能暂时如此了,很多事情,都无法轻易完成,不是不想,而是无奈。”

就算是他是修行者,也是一样,想要更强,就需要有更多的本事才行,这一路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接着修炼吧。

大道之途,永无止境。

洪武六年最后一天到了,早朝之上,杨思义慷慨激昂。

“陛下,今年税收达到一亿两千万两,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突破。”

虽然只比去年多了两千多万两,但也是现在此刻的上限了,想要再增加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北方的危险依旧,却不想先处理了海上的危险,也是意外之事。

“另外太子殿下战利品达到一亿三千万两,实在是难以置信,国库之中剩余还有两亿七千万两。”

好家伙,这不是没有减少,反而是多了,显然去年的钱财都没有用完,可以说真的意外。

一个个大臣都是愣住了,实在是无法相信,更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所在,不同于此,也是可以看得出。

总归是命运的存在,更是实力的存因,不可大意,自然是无法反驳。

真正的繁盛,现在是可以预见了。

朱元璋也是没有想到这一幕,即使再有准备,但也是大吃一惊。

“这么多的收益,看来咱是太幸运了,对了,明年的预算如何了?”

杨思义急忙说道:“明年依旧是种树和修路为主,其次就是草原之事,至于剩下的夷洲,已经是让人整顿了,船坞已经在建设,相信不会太久的。”

朱元璋对此,那是很满意着点头道:“嗯,很好,这样就是非常好,咱相信会更辉煌的。”

大明发展到现在,可以说真的了不得,突飞猛进不为过,仅仅是因为增加了商税而已。

此刻陈久站出来了,诸臣都是不由得一愣,国师大人竟然站出来了。

“陛下,既然海面之上,已经平静了,那么就可以组织海外贸易了,有胆量的,臣建议就不要阻止了,但必须有出关入关的证明,以及所在货物的收税缴纳问题,该安排上了。”

朱元璋听后,不由得心中了然,确实是如此,该安排上了,这也释放出清剿海面上的要素关系,这一点是不可意外了。

只要可以做得到,一切都没有问题,确实是要有果断。

“可以,咱也是非常期待的,刘爱卿发圣旨吧。”

“是,陛下。”

刘伯温现在很好地当做工具人,没有任何的在意,只要是皇帝让他做的,他就做。

生死已经不在乎了。

没看到现在韩国公李善长已经彻底被摒弃了,不再参与朝中之事,连大门都不出。

显然他心里很清楚,要是再敢乱说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至于后续的事情,也不用朱元璋去主持,只要是顺顺利利的,就好,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倒也是不用多言。

可以说现在的朝堂之上,基本上是皇帝的一言堂,要不是就是国师的一言堂。

总之,就是他老朱家的话语堂,那是没错的。

这一点上,已经是不需要怀疑了,种种而言,都是实力的准备,自然那是不一样,效果也是一样非凡。

只要是认清了这一点,就不要说自己太无知,只要是彻底明白了,也不要怀疑什么。

一切都已经是不重要了,任何的道理,都是无法估摸着的。

以此种种,都要有强悍无双的心思理解,否则一切都将无可前进。

朝堂之上的人,哪一个不是人精,心中太清楚这些事情,所以都不会硬刚的,那是最无知的事实,毕竟活着才有机会改变。

随着科举的正常进展,三年一次,恩科自然是不算在内,也就说明年洪武七年就会有一场科考,可以说又让很多读书人忙碌起来了。

当然现在在的科考,不仅仅是六艺,更需要武科参与,逐渐地在六艺的书中,加入天文地理等等,就是为了扩大读书人的认知,而不是变得思维局限。

这些都是因为有海上贸易的需要。

同样随着这一天的圣旨发下,可以说大明沿岸的商人们,那是振奋了。

至于百姓们可以开始出海打鱼了。

不过出海风险大,要是没有好一点的渔船,可能就回不来了,当然不要去太远地方还可以,一旦出了近海,就看各自的运气了。

毕竟海上的气候,那是说变就变,可不是一直一样的,说不清前一刻还阳光明媚,后一刻就是狂风暴雨,这都是一个危险至极的事实。

不管如何,只要是有能力做到,就有实力转折,都不需要怀疑。

本事就是这么绝对,也是这么现实迷茫,改变了太多,也实在是激奋人心。

既然朝廷都是开了口,自然是不会有问题了,于是开始找船。

只要自己造,那是以前,现在是大明严令下,很多大船都不能自己建造的,规定得很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