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会说话了(1 / 2)
第二天一早张老二就背上包袱和张老三几个准备出门,已经去过很多次了,家里人倒不是特别担心,但还是舍不得。
大丫几个都围着张老二叽叽喳喳,大河几个也围着张老三,张老二只说了几句要乖,就没话说了,他在女儿们面前一向话不多,张老三对孩子更耐心一点,哄道“等爹回来了给你们带好吃的啊,别闹,在家听话”。
张老二最后接过儿子抱了几下,才恋恋不舍的出门了。
张平安也举起手挥了挥,这个爹对自己真的很好,自己是幸运的。
时间一晃一个多月,等张老二几个回来的时候已经快立冬了,张老二张老三几个都看着黑了不少,脸色也很疲惫,不过眼里是有笑意的。
张老二还给张平安带了一个红色的虎头帽和一双虎头鞋,做工很精细,上面还镶了一圈白色兔毛,还有一个拨浪鼓,是张平安收到的第一个玩具,家里几个姐姐经常拿着拨浪鼓逗他。
徐氏心疼不已,经常赶集买点儿肉回来改善伙食,连带着大丫几个脸上也有肉了,徐氏趁机给孩子们诉说生活的不易,父母是如何如何辛苦养家,以后长大了不能忘了家里,大丫几个听的连连点头,抢着说以后一定是最孝顺的,听的徐氏满意的点点头。
这样的日子无疑是快乐的,张老二也没有再去鄂州府做活儿,只附近镇子赶赶集卖蔑器,也没有什么糟心事儿,一下子马上就要年关了。
张老二准备最后一次去赶集把家里存的货卖了,快过年了什么都比平时要好卖一点,顺便把年货买回来,然后就可以一边猫冬一边准备过年,是农家一年到头最轻松的时刻。
张平安吃饭的时候听到父母说话,知道是年前最后一次去赶集,眼睛都亮了。
来到这个世界半年了,他到现在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张家这个院子里,最多到门口,还是徐氏和人在门口聊天的时候抱着他,再远就没有了。
一般徐氏也不串门,之前没生儿子的时候和村里不少碎嘴妇人都吵过架,关系处的不好。
田里就更不肯带他去了,怕蛇虫。农村田里一个不注意就会碰到这个,徐氏现在都还记得快生的时候踩到了蛇,把她吓得不轻。
最近半年张平安长大了许多,已经可以吃辅食了,鸡蛋羹,米糊糊这些都不缺,羊奶也一直没断,现在壮实的紧,胳膊也有劲儿,完全看不出来刚生产时瘦弱的影子。
现在徐氏有事走开的时候是一定要叫个女儿看着儿子的,现在儿子会翻身会爬,床又不大,很怕儿子爬下床摔了,那可不得了。
但是张平安真的很好奇古代赶集什么样子,他这次一定要跟着去,张平安握了握拳头!
早上张老二刚把竹篓斗笠凳子这些装上车,张平安就一个劲儿哭,让张老二以为儿子哪里不舒服,毕竟生下来就一直很乖的,结果抱起来以后张平安就一直啊啊啊的指着驴车。
刚开始张老二没懂,来回几次后张老二尝试着把儿子放到车上坐着,发现立马不哭了。
这下算是明白小家伙的意思了,张老二哭笑不得。
现在天气还冷,肯定不能带着孩子,徐氏强行把儿子抱下来,结果抱下来以后那小嗓门儿都快哭破了天。从生下来就没这么哭过,可把两口子心疼的不行。
赶紧又放回车上。
这哭声把张氏也引出来了,问清楚情况后不以为然,就没见过这么神的孩子,都是惯的。
但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疼,还是不忍心让孩子这样哭。
再拖下去天也晚了,最后徐氏和张老二商量着实在不行一起去集上算了,只当耽误一天了。
徐氏从家里找出大棉被把儿子裹起来,又戴上帽子,从头到脚只露出一双眼睛,然后跟着一起坐上驴车,驴车没有车棚,徐氏就背对着坐好给张平安挡风,张老二也特意放慢赶车的速度。
一路慢悠悠赶到镇子上的时候时间已经有点晚了,平时张老二经常摆摊儿的地方都被别人占了,只能去到一个比较偏一点的位置。
把东西卸下来都摆好后,徐氏才抱着孩子拉了把竹椅子坐下,张平安扭着脖子使劲儿往外伸,看的徐氏又好气又好笑,嗔道“你个磨人精,可算如意了吧”!
张平安咧嘴笑着。
扭着脖子转来转去,能看到集市上人来人往,大部分人脸上神色还是比较轻松的,看来现在国家治理的还不错,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卖菜的,卖吃的,卖杂物的,包括自家织的土布之类的,基本衣食住行都能满足,
油条,包子,面片,火烧,还有卖胡辣汤的,香味儿直扑过来,张平安闻的口水都要下来了,好久好久没吃过有味道的食物了。
过了一个多时辰,张老二卖出去三四个簸箕,都是买了过年好晒糍粑的。想了想对徐氏道,“三娘,你先看着摊子,我去买点儿东西”。
说完,大跨步走到远处卖包子的地方买了两个肉包子,个大儿实惠,还热腾腾的,买完回来递给徐氏一个。
徐氏伸手接过,埋怨道,“干啥花这个冤枉钱啊”。
“待会儿卖完东西咱还得去置办年货,估摸下半晌才能回去,先吃点儿垫垫”,张老二憨憨笑道,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