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俘虏问题(1 / 2)

加入书签

二十九日的一场大战,所造成的影响正在整个兖州蔓延。

曹操立刻从句阳拔营南下,如愿以偿的占领了群龙无首的定陶县,实际上得到了济阴郡的控制权。

并派遣夏侯惇和曹仁各自别领一军,沿着济水东进,以前线战败,曹操特来维护地方的名义,进驻了山阳郡的治所昌邑城和任城国的治所任城。

此时曹操为了尽可能吃下更多的地盘,不足四千的兵力被他硬生生的拉扯城三个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就靠着一条济水河。

好像是一根被拉扯到极限的橡皮筋,维持现状都要竭尽全力,旁人或许只要稍微一用力,它就会自己断成两截。

如果陆渊愿意,只需抽出几百人截断济水,再用一支两千人的主力军猛攻定陶城,那曹操怕是真要吃不了兜着走。

可惜陆渊此时的主要目标并不在曹操身上,他没有道理放着兖州联军其他两路进攻部队不管,反而去兖南三郡攻城略地。

陆渊彻底消灭了南路军之后,算是暂时摧毁了兖南三郡的战争能力。

曹操即便以蛇吞象占据了许多地盘,但想要再组织起一支超过万人的大军,没有两三个月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意味着陆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连离狐城都不必再守了。

初平元年一月三十日,陆渊正式下达命令,打扫战场之后,弃守离狐濮水的防线,全军转道向北。

北线的战场还在激烈交战。

这几日负责在挎子河驻防的潘璋压力很大,鲍信的军队不间断的跨河攻击,让潘璋的部队损失惨重。

陆渊接到了后方传递来的数份情报,都说潘璋已经连丢三个营寨,麾下士兵也减员过半,是许绛不断抽掉濮阳城的守军增援潘璋,他才勉强维持住了军心。

而丢失三座小寨之后,驻守挎子河的意义已经不大,鲍信军的兵锋已经直抵濮阳城下。

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

目前在濮阳负责镇守大后方的军队,算上损失惨重的潘璋部,也只有不到四千人,而且这四千人多数还是新兵,战斗力和陷阵先登二营的将士不是一个级别的。

鲍信等人总兵力在两万左右,然而他们此时毕竟要控制发干、鄄城、癝县和阳里亭等城池,各处都要分兵把守,所以能用作进攻濮阳的兵力大约在一万七千左右。

如果他们能和扫荡了东郡西部各县的张邈军汇合,那总兵力也将接近三万,是完全足够包围现在的濮阳城的。

陆渊之前之所以没有让已经损失惨重的潘璋回城修整,就是害怕如果在濮阳城外没有一支可靠的野战力量存在,鲍信真发狠将濮阳城围了,那他陆渊在离狐的主力军队可就城孤军了。

现在既然已经解决了南部最直接的威胁,那北边抵在喉管上的刀子也不能不管。

最麻烦的还是离狐城里的近七千俘虏。

按照天道军其他将领的意思,要是放了这些人,日后少不得有大麻烦,还是杀了了事。

许绛更是前后给陆渊寄了三四封书信要求杀俘。

因为后勤线是坐镇濮阳的许绛在管,平白多了七千张嘴吃粮,换谁来都要急眼的。

屠杀俘虏在古代的战争中还挺常见的。

核心逻辑无非就是在两方相持的阶段,无法占领对方地盘的胜利者,通过直接减少敌方的潜在劳动力的方式,而取得一定的战争优势。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历史上长平之战秦军坑杀三十万赵国降卒。

虽然这杀俘的具体数量有待商榷,但按照当时情况看,秦国确实别无选择。

这三十万降兵自己养不起,放回去赵国组织组织又是一支生力军,不杀确实无路可走。

然而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杀俘虏倒是一时痛快,然而要付出的潜在的政治成本可不低。

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手下有多少兵,仓库里有多少粮食钱财,统治的地区有多少人口,这种能摆在明面上算计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硬实力。

你的硬实力足够强,那你当然能攻城略地,当然能东征西讨,当然也能最后就死在穷兵黩武上。

因为想要统治一个地方,想要让自己攻略下来的土地,有效的为自己产出源源不断的资源,光有硬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软实力。

比如名声、比如吏治、比如民心。

再拿历史上的曹操举例子。

他为了掠夺徐州资源,脑袋上绑着条麻布,声称为自己老爹报酬,打进徐州搞大屠杀,前后屠了两次徐州。

看似抢钱抢粮杀人放火好不快活,结果便跟徐州人结了死仇,曹操根本没有办法有效治理徐州,随便谁起来举个旗子,徐州就能全境造反。

先有刘备后有昌狶,搞的曹操不胜其扰,最后只好实际上将徐州交给臧霸管理,造成了青徐二州在曹魏长期听调不听宣的局面。

后来还是曹丕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在徐州搞削藩,才最终让徐州的政治情况逐渐正常。

因为陆渊坚定的反对世家大族,所以吏治和名声这一块就不要想好了。指不定这帮掌握话语权的儒教豪族,以后会用多么恶毒的笔杆子黑陆渊。

陆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