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章 蔡瑁擒黄祖归附华军(1 / 2)

加入书签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忠与吕布率领的十一万雄师,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陷编县、鄀国、宜城、邔国、中卢等数座城池。

太平四年(公元197年)四月中旬,黄忠、吕布大军已兵临襄阳城下,于南郊广袤之地安营扎寨,剑指这座荆州治所、战略意义非凡的襄阳城。

至此,华军以二十万众形成铜墙铁壁,完成了对襄阳城的南北包夹,令城中军民紧张至极。

刘表面临的几个选择有:奋起一战,或屈膝投降,或借助水师之利沿汉水顺流而下到云梦泽中与华军周旋,寻求一线生机。

每一选择,都关乎刘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数万荆州军精锐的命运。

华军的水师虽已屯扎于江夏,然其人数与战船数量皆逊于荆州水军,且实战经验尚显不足,理论上难以全然遏制刘表借水路遁逃之图谋。

然而,刘表却无丝毫退意,他心中盘算着黄祖那边的情况,誓要先肃清内部隐患,拔除那些蠢蠢欲动的叛徒,待时机成熟,便要与华军正面交锋,一决雌雄。

到时候,真打不过,再坐船逃跑不迟。

然而,刘表对于黄祖的期盼,却如同泡沫般脆弱,注定化为泡影。

原因无他,只因华朝皇帝张循手握系统外挂,即便坐镇洛阳,亦能洞悉襄阳城内人心向背,辨识出哪些人是诚心归降,哪些又是诈降之徒。

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黄祖便是那企图以诈降为饵的棋子,他妄图先一步揪出背叛刘表的同党,一举清除叛徒,借此掌控荆州水师大权,再与华军决一死战。

然而,黄祖那看似天衣无缝的如意算盘,终究是要化为泡影的。

这一切的转机,皆源于蔡瑁——那位手握荆州水师大权的重量级人物。在某个寂静无声的深夜,蔡瑁利用江面巡逻的机会,让亲信部下与岸上的赵云、黄忠取得了联络,将他以及蒯越、韩嵩等人意图归附华朝的决心悄然传递。

不久,蔡瑁便收到了来自赵云的回信。信中透露,华朝在刘表身边的细作已探得重要情报:黄祖与张允实则是刘表精心布置的诈降棋子,意图诱捕蔡瑁等背叛者,一网打尽。

信中指示蔡瑁等人需先发制人,设计擒获黄祖、张允等江夏水师的核心人物,彻底掌控江夏水师后,再与华军联手,共谋襄阳,誓将刘表一举擒获。

得到赵云的回信后,蔡瑁的心猛地一沉,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浸湿了衣襟。信中字字如针,句句刺骨,将他原本模糊不清的预感瞬间化为冰冷的现实。

他就隐隐觉得事有蹊跷,那黄祖作为刘表多年的心腹,对刘表的忠诚几乎可以比肩日月,加之他与华军大将孙策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张允更是刘表嫡亲的外甥,二人怎会轻易生出归附华朝之心?

原来这一切不过是场精心布置的骗局,旨在将他们这些有意归顺华朝的文武官员一网打尽。

幸而,天不绝他蔡瑁,华朝的细作如同暗夜中的明灯,穿透了重重迷雾,探得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知晓了黄祖、刘表等人的阴谋。这让他可以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化被动为主动。

两日之后,月挂中天,蔡瑁精心策划了一场宴会,以商议归附事宜为由,向黄祖和张允发出了邀请,并安排了一场看似寻常的聚会,实则暗藏玄机。

他借口要将同样心怀归附华朝之意的荆州文武官员介绍给黄祖和张允,以同心戮力。

而黄祖与张允亦心怀鬼胎,他们渴望通过这次聚会摸清归顺华朝之人的底细,以便与文聘联手,将这些潜在的“叛徒”及其家眷一网打尽,从而稳固荆州内部的稳定,再心无旁骛地与华军抗衡。

然而,世事无常,这场看似普通的聚会,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当黄祖与张允踏入酒楼,见到的不仅是蔡瑁、蒯越、韩嵩、伊籍等几位核心人物,更有诸多荆州的中高层文武官员,而且人数不少。

在华军已经完成南北包夹的情况下,主降派势力大增。如不是刘表坚持不降,此时襄阳城早该打开大门迎接华军王师入城了。

正当黄祖、张允心中盘算着什么时候将这些叛徒一网打尽时,蔡瑁的一番试探性言语,却已经真切地探出了两人诈降的事实。

蔡瑁的眼神变得凌厉,他轻轻举起酒杯,随后猛然摔落,那清脆的碎裂声如同死神的召唤,瞬间,数十名刀斧手从暗处涌出,如同饿狼扑食,直取黄祖与张允的性命。

黄祖与张允虽然也有所准备,各自带了亲兵侍卫,且二人武艺不凡,但在狭窄的酒楼内,面对蔡瑁精心挑选的精锐死士,终究还是陷入了绝境。一番激烈的搏斗后,张允不幸身亡,黄祖亦身受重伤,束手就擒。

被紧紧束缚的黄祖,双目圆睁,怒火中烧,他对着蔡瑁、蒯越等人怒斥道:“尔等鼠辈,为了一己私利,竟卖主求荣,天理难容,必不得好死!”

蔡瑁闻言,不怒反笑,他缓缓踱步至黄祖面前,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黄将军此言差矣,我等是否好死尚未可知,但你若落入孙策将军之手,那下场定是凄惨无比,他岂会放过为父报仇的机会?”

黄祖闻听“孙策”二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拼尽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