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礼议(上)(1 / 2)
“贤弟可有具体的内容?朕倒是想借鉴一二。”李世民听到这个制度很是赞赏,如果可以的话,自己的大唐也能使用上。
具体?程羽想了想,说道:“简化了原本复杂的赋役科目,把赋和役并为一项,简化赋役制度,方便征管。将各种徭役摊入土地,与田赋一同征收,征收的依据也是土地的大小,土地大多征,土地少少征。除少数地区用实物缴税外,其他地方一律把各种赋役均折合成白银来缴纳征收。
官府一年所需要的力役由官府出钱来雇人应役,不再由老百姓无偿负担。并把赋役税分两部分。一称“京库岁需”,归中央所有,由地方上解;另一为“留存”,供地方官府开支所用。
有的税银都由纳税户直接缴纳给官府,不再采用由里甲代为征收的办法。好像就这样吧,要是想借鉴也得根据自己那边的情况做出考量。”
李世民认真的记了下来,有些东西自己也能用得上。
程羽又接着说道:“说完一条鞭法,再说说考成法。简单来说就是三部账,六部和都察院留底,一本送往负责纠察的六科,一本给内阁。大家登记好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如果核对完成,那么恭喜你,合格了。如果任务没有完成,那不好意思,就受罚吧。这条律令从中央到地方,如不照办,一律严惩。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有效实现了考评与纠偏相结合,改变以往主要靠吏部考评官员的方法。”
“内阁?这内阁又是什么?”李世民问道。
“内阁啊,那可真是奇迹般的存在,老朱花了那么多年,废了那么多人,好不容易把宰相这个岗位给废除了,结果他儿子朱棣又孵化出了这么个玩意。”程羽也是想笑,朱元璋费尽心力废除宰相,结果内阁这玩意后面比宰相权力还大。
“废除宰相?这老朱是大明的那任皇帝?这么大胆,这可是延续了千年的制度啊。”李世民也是佩服他的魄力,这要是没在宰相,处理事务怎么办?靠皇帝一个人吗?不得累死。
“这老朱可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错了,串戏了,还是以后等老朱来了再说吧。其实每个朝代都是限制相权,加强皇权,到了明朝,老朱更是直接废除了丞相,把权力散给了六部,最后皇帝一体节制,总揽大权。
可这样做就导致皇帝权力集中,有了巨大的责任跟负担。当然,这对老朱来说都不算事,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他可是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嘶。”李世民听的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工作强度,谁能撑的下去。
朱厚熜也是很佩服老祖宗的工作能力,这要搁自己身上,一天出去,自己就得累趴下。
程羽看这俩人,继续说道:“咱继续说回内阁,毕竟谁也不能像朱元璋一样,有那么大的精力,再者就是继任者朱棣喜欢御驾亲征。”
“贤弟,这个御驾亲征?一个皇帝喜欢御驾亲征?”李世民听到这话觉得有点奇怪,自己以前也是带兵打仗,但当了皇帝也就把这些事情交给手下人了。
“是啊,明成祖朱棣,总喜欢亲征漠北,还是那种超远距离奔袭,以劳击逸,以寡击众的。”
“等等。”李世民打断了程羽,他发现了一个漏洞,“这朱棣是继任者?怎么是明成祖呢?”
程羽瞅着朱厚熜说道:“那可就是这位道长的功劳了,当年争完爹,就萌生了想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并享受太庙的念头。”
李世民听的是更糊涂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咋还争爹呢?还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
程羽见状,也是给李世民解释了起来:“当时大明的武宗没后代,自己死了没有继承人,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兴王世子朱厚熜就捡漏,当上了皇帝。可是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当时朝廷派人奉内阁拟定的明武宗遗诏,前往安陆兴王邸迎朱厚熜,就在朱厚熜仰望京城城墙,内心无限遐想的时候,一群官员围了过来,让他以东安门进入,暂住在文华殿,择日登极。
朱厚熜立马不同意了,我来是继承皇位的,不是当皇太子的。”
“这是为何?怎么就成皇太子了?”李世民问道。
“在大明,这条路线是给皇太子设计的,朕可不是来皇太子的,自然是不会服从他们,一帮老狐狸,以为朕年轻好欺负。朕可是要从大明门进入 !”朱厚熜冷哼道,这群大臣的嘴脸,到如今朕还记在心里!
李世民可算是明白了,这帮文臣,还真是大胆。
“是啊,这帮人就堵在路上,想着这个新皇帝会妥协,会听他们的话。可他们真的是小瞧朱厚熜了。他先是拿出遗诏,在法理上告诉他们自己是来继承皇位的,然后有对他们说道‘你们再挡道,我以后会收拾你们’,这群大臣也是顽固,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你要是想从大明门进去,行,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就在众人僵持的时候,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