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夷陵之战(58)(1 / 2)
孙恒败的如此之快,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吃惊。
江东军这几年,除了在荆州偷袭关羽这一战,其他时间,一直在攻打合肥。
江东军水战天下第一,在长江上来去自由,但在陆战上,却是明显的短板,是孙权的一块心病。
孙权屡屡出兵合肥,主要是与刘备遥相呼应,攻城略地是次要的,而实战练兵,也是孙权的目的之一。
孙权要想在淮南站住脚跟,北进中原,一支陆战强军,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每次孙权出征合肥,看似阵容强大,但军卒大部分是新兵,战力并不强悍。
孙恒一直跟在孙权身边,参加了几次合肥大战,他带领的军队,经过几次大战的洗礼,已经成为一支陆战劲旅。
可以说,孙恒的成长有目共睹,是孙权实战练兵的主要成果之一。
孙恒陆战的本事,也得到了江东众将的认可,孙权任命他为低于刘备的统帅,并不是任人唯亲,也没有人提出质疑。
孙恒性格坚毅,不是那种容易冲动的人,他的速败,只能说明刘备军太过强大。
在场的文臣武将,虽然在水战中有几分自信,但在陆战中,谁也不认为自己能强过孙恒。
满堂的武将,虽然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也不想成为败军之将。
因此,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出言献策,以免惹火烧身,一时陷入了沉默。
在这重要时刻,老臣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张昭献计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江东人才鼎盛,虽有多人物故,但尚有十余名经验丰富的老将,可堪重用,何虑于刘备?”
孙权一见群臣束手,自己也没有了主意,听了张昭之言,才定下心来,连忙追问道:
“子布先生认为,何人可以为将?”
张昭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及时站出来说话,主要是稳定人心,一见孙权问计,只得勉强回答道:
“主公可命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骆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起兵十万,也不用急于求战,守住险要之处,暂缓刘备进军,再商讨破敌之策。”
孙权手下并不缺兵少将,缺的是压得住阵的统帅型人才,就按照张昭的建议,即命韩当、周泰领诸将快速整军,开往前线。
此时,收到调令的甘宁刚好患痢疾,但他一向好强,勉强带病从征。
……
……
刘备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心中高兴。
觉得这次东征,能够让两个侄儿通过战场历练成长起来,以后就是儿子刘禅的得力臂助,这就是一桩大收获。
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吴班遣人来报捷:他和张南、冯习劫营成功,击败孙恒,连夜追杀到夷陵城,现在已经把夷陵城围困住,随时可以强攻。
刘备想要在最短的时间收复荆州,听说孙恒已经被困在夷陵,不由动了全歼孙恒、攻破夷陵的心思。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如果夷陵城被破,则刘备就可以扼住江东援兵的水上通道,两面临水的江陵城,就相当于一座孤城。
逼得孙权不得不从陆地上派兵支援,江东军不善陆战,那时候就是刘备军的胜机到了。
刘备准备快速拿下夷陵,决定亲自领兵前往。
刘备下令,黄权领兵从水路拦住,截断公安和江陵的联系,并监视江北曹丕军的动向。
刘备亲自率大军,于旱路急进,来到夷陵界口扎下营寨。
韩当、周泰早就领军拒住了险要之处,听知刘备御驾来征,于情于理,都需要出兵迎战。
两人引兵出寨,两阵对圆,韩当、周泰出马,只见对面阵中刘备亲自出马,黄罗销金伞盖,左右白旌黄钺,金银旌节,前后围绕。
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因而为孙坚所赏识。
他跟随孙坚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陷阵擒敌,屡立战功。自从程普、黄盖相继退归故里,他成为江东硕果仅存的元老之一,因而被张昭推荐位主将。
韩当虽然和刘备没有什么交情,也是有过数面之缘,他出马远远施了一礼,大声对刘备当说道:
“陛下今为大汉皇帝,理当力图精治,光复大汉荣光,为什么还要轻身犯险?倘有疏虞,悔之何及!”
刘备用马鞭遥指韩当、周泰,开口骂道:
“汝主孙权,背信弃义,卑鄙无耻,伤朕手足,誓不与立于天地之间!”
韩当人老成精,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与刘备不对等,而主公孙权一直抱着与刘备达成和解的意愿,他可不想口出污言秽语,冒犯刘备。
但刘备在言语中对孙权颇为不敬,他也不能置之不理,就扭过头来,回顾身后众将,开口问道:
“谁敢出马邀战,振我军威?”
韩当部将夏恂,自恃勇力过人,挺枪出马。
刘备背后的张苞,经过几场战斗下来,武功已经渐入佳境,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历练的机会,抢在关兴之前,挺丈八矛,纵马而出,大喝一声,直取夏恂。
张苞年轻,虽然在阆中历练有年,但真刀实枪上战场还是头一遭,没有什么名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