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断章取了义,平辽只为民(三)(1 / 2)
两万羯族士兵,以夔安这样元老级的大将为首的一批将领,在辽西战场上,面对一群平民和农奴揭竿而起的暴民,永远的陨落了!
这是冉闵向邺城方向送去的奏折,在奏折当中,冉闵详细的描述自己了是如何的劝解夔安,要小心那些受到燕国支持的暴民,又是如何的呕心沥血为保证夔安军的安全而出谋划策,可最终,夔安这个老而弥坚,或者说是坚持己见到了顽固程度的老将军,最终因为不听劝告,而将自己和两万名将士,葬送在辽西平原之上。
这是赵国的损失,更是羯人的损失,整整两万健壮、强壮和精锐的羯人士兵,化作了滋润辽西平原的肥料,一如这些人曾经做下的那些孽,那些对汉人的孽!
或许这些当中真有个别好人,可又有什么计较的呢?在民族与民族的对抗当中,个体无法选择自己的肤色,只能变成覆巢之下那颗倒霉的蛋。
消息一出,整个赵国真真是所谓的朝野震动,就连原本要跟石斌唱唱反调的羯人贵族大臣、将军们,也转而纷纷支持起石斌来,不为别的,只为石斌能够在北海郡的战场上,狠狠的教训一下燕人,最好的结果就是将北海郡那边所有的燕人统统杀光,一个不留!
如今北海郡究竟有多少燕人的兵马呢?
五万!
这是冉闵获知的比较准确的数据。从战争开始,鲜卑人在北海郡就投入了五万的战斗力,而战争进行到现在,北海郡的鲜卑人数量仍旧保持着五万。可见,燕国并不没有放弃在北海郡的战争,甚至冉闵已经听说,在燕国朝廷里,声音已经获得了统一,原本
就一直主张海路进攻计划的慕容皝和慕容恪继续得到最大的支持,以至于战争还在继续。
而事实上燕国人之所以能够下定这样的决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夔安战死之后,石涂将那些暴民迅速整合,形成了一支四万人的军队,而这支军队的名称,叫做“乞活军”。
顶着这个时代被用烂了的名头,乞活军在石涂的指挥,以及射日旅、花帽子营等军队的配合下,迅速拿下了长城以南几个原本属于赵国的城镇,别看这些城镇都不起眼,但当这些城镇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有心人就能看出,赵国,已经跟燕国没有多少接壤的地方了,或许北平能够算一个,可是正在进行着疯狂基础建设的北平,今后真的姓“石”么?
事实上在辽西已经有风声在传诵,说这块土地早已经脱离了石赵的控制,所谓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在这里早已经成为一个笑话,辽西生活的百姓只知道这片土地的主人是冉闵,是个汉人!
是的,冉闵整合辽西的方略,就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汉人,站起来!
没有比汉人更多的民族了,也没有比汉人更加坚韧不拔的民族了!这些曾经生活在胡人层层压迫之下的汉民,一旦让他们有机会舒展开身体来活动,其引发的动荡是惊人的!
暴民是汉民,而拥戴冉闵的人,同样是这些汉民!在没有外族入侵的时候,汉人喜欢搞内部竞争,可是当整个民族面对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汉民们终于团结起来了,在冉闵这样一个年轻人的带领下,团结起所有的力量,对抗这些外族敌人!
或许在辽西还能
听到朝廷的声音,但那仅仅是局限在官场当中。而事实上目前整个辽西,不管是官场还是军队,此时早已经被冉闵捏吧捏吧的成了一团,一些渣子什么的,早在冉闵捏吧的过程当中给除掉了,无论是以董闰为首的武将群体还是以卢谌为首的文官、民政官系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由汉人掌控,也就是被冉闵统治着。
事实证明当初冉闵启用卢谌是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卢谌这个人虽说胆子是小了一些,但胜在他不仅仅有文化,同时也善于培养新人,不少汉人官员都是由卢谌培养出来,并走上仕途,而且正是因为卢谌的胆小,以至于在培养这些官员的过程当中,卢谌甚至不敢有丝毫逾矩的行为,更不用说在文管系统当中拉帮结派。
任何一个有见识的文人都知道,在创立国家的皇帝面前搞什么拉帮结派,纯粹是自讨苦吃,不但会引火烧身,最后还会牵连上老婆孩子。因为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那都是英明神武,更不用说,整个国家的武力毫无疑问都是掌握在开国皇帝的手中,你跟他讲道理,就不要怪他跟你耍流氓。
所以不管卢谌是因为胆小还是因为明智,总之他是将他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文官统统推进了冉闵的怀抱,故而冉闵也很承他这个情,私下里告诉卢谌,若是将来大事成功,开国重臣当中少不了他卢谌的一个位置。而让卢谌更加铁了心拥护冉闵的还有一个原因:冉闵承诺在大事成功之后,会在北平城里竖起一个巨大的石碑,这个足以万古流芳的石碑上,将会刻下每一个为汉家王朝抛头颅、洒热血、呕
心竭力的名字。
若是能成为开国重臣,卢谌心想自己的名字怎么都能在那石碑上占据一席之地罢。有时候文人的要求还真是那么简单,他们可以忍受艰难的生活,为的却是飘渺虚无的死后名声。
其实从中国古代就一直流传有这种思潮,一直延续到后世,那些为中国独立而热血奋战的革命先烈们,无一不是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