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疑点重重(1 / 2)

加入书签

陶平面如寒霜,额角的鲜血在寒风中凝结,似乎昭示着内心的怨气和愤怒。他阴阳怪气地说道:"舅舅言之有理,以后再不敢与京城的尊贵人物周康有何过节。小人实在是冒犯了。”

陶闲看了陶平一眼,心知他这话里有话,但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他转过头,目光落在苏宁寻的身上,神色严肃起来。

"寻兄,事已至此,身份之事岂能出错?若非我早曾在京城与周康有过一面之缘,便是今日,恐咱们几人都要魂飞魄散!"

苏宁寻听到这话,心中无比懊恼,他苦涩地摇了摇头:"陶兄,事出有因。周康此人行事极为低调,身份深藏不露。

我多次派人打听,也仅知其为京城来的贵族公子,欲在江南推广新种水稻。至于更多,实在是无从查起。”

陶闲皱了皱眉,感到事情越来越棘手。他转向陶平,声音一转,低沉道:"平儿,你也听见了,这事关系重大,你若再敢轻举妄动,即便是你的舅舅我也难保你全身而退。

记住,周康非比寻常人,别以为他年轻便好欺负。这人的手段和城府都远胜你我,千万不可小觑。”

陶平心头一震,虽然他依旧怀恨在心,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他磕头道:"舅舅教诲得是,孙儿铭记在

心。"

苏宁寻站在一旁,默不作声,但心中已在盘算。他对周康的来意和目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定今后一定要打探得更为明确。

陶闲目光流转,看了一眼满院的落叶和皑皑白雪,心中无限感慨。他清楚,从今之后,他们与周康的关系将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而陶家和苏家,也必须更加小心行事,以防不测。

在寒风里,三人默默站着,仿佛各怀心事。

周康走后,他们可能暂时得以喘息,但这次的事件却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了他们警醒,也给了他们困扰。

每个人都从中吸取了教训,也更加明了,在与强者交往时,唯有充分的准备和绝对的谨慎,方能确保自己不会走向危险的边缘。

陶闲突然怔住了,思绪如电。他悄然地转头望了望苏宁寻,目光微凉,似乎在重新审视着之前的一切。

"寻兄,你说周康既然来江南推广水稻,便已证明他心中有百姓,是吧?"陶闲平缓地说,每一个字都像是沉甸甸的石头,砸在苏宁寻的心上。

苏宁寻一愣,他走近陶闲,垂眸沉思了片刻,然后微微点头:"不错,我也听说,周康在茴州那边不仅亲自下地,还十分认真地监督着农民们种植水稻。

听说他不仅平易近人,还任劳

任怨,与庄稼人并无二致。如此贵族,怎可能反过来剥削他一直热爱的百姓呢?"

陶闲闻言,深吸了口气,似乎有些释然,但同时更加深沉。"我与周康虽有过一面之缘,却也知其非比寻常。既然他在茴州如此为百姓着想,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陶平在一旁也愣住了,他盯着陶闲和苏宁寻,突然觉得自己之前对周康的认知全然是个笑话。

陶闲转头看向陶平,终于松了口气。"平儿,听好了,如今我们与周康已有过节,但你也听到了,这人并非恶霸暴吏,反而有些仁政之才。我们若要继续与他为敌,只怕不是对手。"

陶平瞪大了眼睛,似乎是第一次从舅舅口中听到如此认真的忠告。他悚然心寒,低头道:"舅舅教诲得是,孙儿这便去给那位周康赔个不是,或许还能挽回一点局面。"

陶闲却摇了摇头,"非也,现在去赔罪只会让周康觉得我们软弱。只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和方法,才能真正化解这场危机。"

苏宁寻点了点头,赞同地说:"陶兄言之有理,周康这样的人,我们不能小觑,更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对待。我们要做的,是等待机会,找到合适的时机解决这一切。"

三人相视一笑,心中虽然压力重重,但也因为

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感到了一丝温暖。虽然周康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但也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和不足。

这次事件,像一面照妖镜,让他们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对方。在这冷飕飕的江南冬日里,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也找到了新的希望。

陶平突然激灵灵地站起来,面色如土,吓得陶闲和苏宁寻都不禁一惊。

"怎么了,平儿,是不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陶闲紧张地问。

陶平吞了吞口水,大叫道:"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舅舅,寻兄,我终于明白了!"

"什么事情,这么惊慌失措?"苏宁寻紧张地握住了剑柄。

陶平的目光散发出异样的光芒,咬牙切齿地说:"当初有一人假扮庄稼汉前来打听消息,我一直觉得这人不寻常。

别的百姓眼神里都是乞求、哭泣,唯独这个庄稼汉眼神里满是厌恶和愤恨。这样的眼神我绝不会忘记,因为它让我感到了一种压迫和威胁!"

陶闲听了,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你是说,那个庄稼汉可能就是周康手下的探子?"

"正是!"陶平点了点头,越发觉得心里像是有一块石头落了地,"周康这样的人,绝对有手下众多,忠心耿耿,与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