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章 兑钱(1 / 3)

加入书签

应天衙门外,一群衙役开始张贴布告,很快引来了一群百姓的围观,对着官府的告示指指点点,却没有一个识字的。

殿试学子景清吃着刚买的大肉包子正好路过,看到官府又贴了告示,立马凑拉过去,看起了告示上的内容。

恩科殿试是结束了,但他们的试卷还在审阅中,这些人都在等着朝廷放榜,等着自己金榜题名呢!

他站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又是书生打扮,周围的百姓便让给念念。

景清看了一遍,一边吃着包子,一边说道:“这是朝廷下的公告,当今太孙殿下创建的宝钞衙门,从明天开始,正式和百姓兑钱!”

听到兑钱两个字,周围的百姓立马开始议论起来,有人问道:“后生,这个什么衙门要怎么兑钱,是拿宝钞换铜钱吗?”

景清摇摇头,还没开口,只听那人说道:“换不了铜钱又有啥意思,换来换去还是一张废纸,这个太孙净拿我们寻开心,散了,散了,,,”

景清笑了笑,将最后一口包子塞进嘴里,从袖子里拿出两张百文的宝钞,悠悠说道:“宝钞是换不了铜钱,不过却能换银子!”

此话一出,正要离开的那些百姓瞬间愣住了,不可思议的问道:“后生,你刚才说啥?”

“我说宝钞衙门可以换银子!”

景清扬起手中的宝钞吆喝道:“应天府的百姓都听着,太孙殿下下诏,宝钞衙门可以换银子了,只要是有户籍的大明百姓,不管高低贵贱,都可以拿宝钞去这个衙门换银子,而且还是按原价换,每人最多换二两,都快去换银子!”

他只说了前面的内容,却没告诉百姓还可以存钱,不过就算说了也没什么用,百姓只会兑钱,绝不会存钱。

景清的声音犹如惊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开,甚至过去的百姓,周围的摊贩都听的一清二楚。

“还有这好事!”

“后生,你说的真的假的,不会是你看错了吧!”

“宝钞衙门在什么地方,我去试试!”

面对百姓的疑问,景清再次大喊道:“我是今年参加恩科殿试的学子,天子门生,我怎么会看错,宝钞衙门就在户部对面,大家快去换!”

说完,自己已经冲向宝钞衙门了,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那皱皱巴巴的宝钞哪有沉甸甸的银子装在身上踏实。

宝钞衙门设置在户部对面,一为方便调拨银两,二为增加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此时,衙门前围着许多百姓,手中握着一叠叠的宝钞站在原地踌躇,只敢看,却不敢进,毕竟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太不可思议了,谁也不敢相信,万一贸然进去再被官府抓了起来。

那可是二两银子啊,这些钱都够普通百姓生活一年还有剩余。

现在宝钞贬值的极为严重,购买力已经跌到一成左右,百姓手中有个几千两面值的宝钞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在此时,景清来到宝钞衙门口,看到这些百姓瞬间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在众人的目光下大大方方走了进去。

衙门里十分宽敞,与钱庄不同的是,一共开设十个窗口,七个用来换宝钞,三个用来存钱,户部主事夏原吉亲自坐镇,来给老百姓兑钱。

景清抬头一看,只见衙门正中间挂着一块牌匾,上面赫然写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四个大字。

景清忍不住感慨道:“这句话说的真好,就是不知道这新衙门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你是来兑钱的吗?”

柜台前,一名身穿绿色官袍的户部小官吏问道:“要是兑钱就近前来!”

景清没有任何犹豫,走了过去,说道:“听说朝廷给百姓兑换宝钞,我这有二百文宝钞,不知是否可以换成二百文铜钱!”

说罢,将皱巴巴的宝钞递了过去,官吏说道:“当然可以!”

说完,拿着宝钞看了起来,确认无误后,问道:“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什么户籍,做何营生?”

景清一一作答,听到他是今年恩科殿试的学子,夏原吉站了起来,看他一眼,立马吩咐户部官员调取鱼鳞黄册,查看真实身份。

柜台后面放着密密麻麻的户籍黄册,包含大明各府州县所有的百姓户口,由于宝钞衙门是在应天府试行,所以调取陕西的户籍费了些时间。

没一会儿,官吏将景清的户籍调了出来,上面写着,景清,原陕西邠州宜禄驿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陕西真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宁籍,,,

再次确认无误后,官吏问道:“你要新宝钞还是要银子?”

景清一愣,立马说道:“自然要银子!”

官吏点头,立马取来几粒碎银子,称重后交给景清,并在簿子上登记,随后直接将这种旧宝钞放在一旁的筐里。

当然,这些只是在应天府试行,如果顺利的话会推行到全国的。

宝钞衙门只给有户籍的百姓兑换银子,无论是哪种户籍,哪怕是贱籍都可以,但没有户籍的流民就无法兑换了。

天灾人祸不断,大明境内的流民还是有不少的,朱雄英也想到了这一点,等到时机成熟,就要考虑流民移民之事了。

拿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