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真相大白(1 / 2)
朱雄英没有目地的在宫里走着,抬头之时已经走到了望江楼。
先太子朱标在世之时,最喜欢来这里,站在楼上,一个人俯视整个皇宫,以及外面的皇城。
“你们都在这里等着,朕自己上去吹吹风!”
朱雄英吩咐一声,自己独自登上望江楼,跟随而来的侍卫和太监守在楼下。
一阵冷风吹在脸上冰凉,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却很提神醒脑。
关于此次南北榜案的结果,他心中隐约已经猜到了结果,但执政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许多看似巧合的事情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有人在背后谋划。
所有的结果,都是幕后之人想让你看到的结果。
其实那些南方官员说的也对,北方常年战乱,百姓过的很苦,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
而南方相对比较富庶,而且距离京城也较近,读书人更多,中榜者多为南方人也在情理之中。
但北方的官员说的也没错,北方五省地域辽阔,虽说人口没有南方多,但要挑不出一个进士,那也太匪夷所思了。
这件事不似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如果真查出刘三吾等人徇私舞弊,这件事就好解决了,但如果没有,那这事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哎……”
朱雄英俯视着整了皇宫,满面愁容,心中已经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心不狠,当不了皇帝啊!
为了江山社稷,天下百姓的安定,该有牺牲还是要牺牲啊。
想到此处,朱雄英对着楼下招呼道:“上来人!”
朴不了一路小跑,喘着粗气,爬到望江楼上。
“万岁,奴婢在!”
“给朕把翰林侍读张信叫来!”
武英殿,光禄寺送来的饭菜早已冰凉,尽管诸官员饥肠辘辘,但谁也没心思去吃。
三十多名官员全部挤在大殿,大部分人都坐在地上,不断来回翻看所有考生试卷,结果从热情高涨逐渐低落起来,到最后谁也不说话了,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哗啦!”
武英殿的大门被缓缓打开,却没有一丝阳光照进去,天色渐黑,只有余晖洒在巍峨的大殿之上。
所有官员全部站了起来,排在两侧纷纷行礼。
朱雄英再次踏进大殿,直接问道:“试卷审阅的如何了?”
吏部尚书张紞拿着一叠试卷走了过来,说道:“陛下,这是臣等三十余人共同挑选出来的五十份考生试卷,皆是择优而选!”
朱雄英站在御案前,吩咐道:“陈迪,暴昭,你们二人站在就给朕统计,看看有多少南方士子,又有多少北方士子?”
“臣等遵命!”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暴昭开始一份份揭开考生的姓名和籍贯,陈迪开始登记。
皇帝在场,臣子监视,绝没有徇私的可能。
一炷香过后,新选的五十名士子名单和籍贯被统计了出来。
陈迪看了一眼籍贯,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难看。
“陛下,新选的五十名士子也全是南方士子,与原榜进士名单几乎一致,淮河以北一个没有!”
此话一出,百官皆惊,这是他们所有人经过相互讨论,共同选出来的试卷,名字和籍贯,以及名次也都被遮住,绝对没有舞弊的可能。
南北榜之事,真相大白了,刘三吾,白信韬等阅卷官确实是择优录取,并没有徇私舞弊。
刚才一个个要为北方士子讨公道的官员也不说话了,甚至还有些尴尬。
试卷没有问题,阅卷官也没有任何问题,监考官是皇帝,更不可能有问题。
北人确实没考过南人,确实是技不如人,这就是这件事的真相。
可这个结果却让朱雄英无比的愤怒,也是他最不能接受的结果,直接拍着桌子质问道:“你们就这么看不上北方士子的试卷,淮北五省,难不成挑不出一个优秀的士子!”
吏部尚书张紞站出来说道:“陛下,北方士子的试卷多有语句不通,错字漏字,甚至策论的格式都不对,最重要的是还有许多犯忌之语,确实难登大雅之堂,请陛下明鉴!”
朱雄英脸色铁青,神情凝重,这些官员压根没明白自己让他们重新阅卷的意图。
“朕看了上榜的名单,就连y南都有两名士子上榜,你们竟然还给朕说北方一个士子没有,你们自己信吗?”
他们不信,可不信又能如何,结果已经出来了,也由不得他们不信啊。
怀疑科场舞弊,可证据呢?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件事有舞弊之事!
但朱雄英心里明白,没有证据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整个大明淮河以北的士子聚在一起,愣是挑不出来一个进士。
可以说淮河以北教育是不行,经济也不好。
可以说北方收复的较晚,人心不稳。
可以说受胡维庸案影响,导致士子减半,参加科举的人少。
也可以说受新政的影响,朝廷收拾了孔家,寒了士绅的心。
可问题是,淮河以北各行省,乃至辽东都有人参加科举,而且是一场场考试杀到最终的大考,要真都是无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