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送公粮(1 / 2)

加入书签

武卫民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上次韩立秋考卫生所的事儿他耿耿于怀,就觉得那是抢他妹妹的。

他这么一反对反而让反感他的人跟他唱反调。

“队长,书记,我觉得应该集体表决,咱大队又不是什么一言堂。”一个生产小组长先反驳了武卫民的话,这人是跟武家有过节的。

他出头了,另外几个都陆续跟上。

“社员拉电咋了,人家又不是不给钱,再说,这更能说明咱们大队的条件好。农民过上好日子更加值得提倡。”

“那是,别的大队知道了不知道多羡慕呢。”

最后集体表决,除了姓武的全票通过。少数服从多数,这事儿就定下来了。

这个要上公社申请,公社那边给批下来就可以拉电了。多少钱也是公社定。反正大队是通过了,吴书记去跑这事儿。

韩铁柱前脚离开大队部,后脚这些人就开始议论了。

“眼瞅着韩家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以前让他亲妈给祸祸的,那过得是啥日子。”

“嗯,这是彻底翻身了,人家那小闺女以后靠一只笔杆子就能挣钱。”

“我都后悔了,我家孩子要是送去上学有点儿文化,也让韩家的丫头带一带,说不定也能吃上这碗饭。”

“哈哈哈,你做梦去吧!这碗饭可不是认几个字儿就能行的,你看有多少人有文化,那都能写出来书吗?”

“也是,真不是谁都能吃这碗饭的。”

韩可这稿费就像炸弹似的,炸得杨树沟‘人仰马翻’,人人心思浮动。同时也把她从婚恋市场的黑名单上给划掉了。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点儿名声算个屁。

韩家的闺女那就是金娃娃,谁家娶回去一个月挣的钱就能养全家,家里有这么一个能上报纸的媳妇可忒有面子了。有这样的嫂子进门,那以后小姑子不愁嫁,小叔子不愁娶。有钱了还能置办像样的嫁妆。简直是名利双收。

好多人又蠢蠢欲动了。

知青院儿这边也被稿费刺激的彻夜难眠,他们自诩是文化人,没道理一个村姑可以,他们不行。

小团体们都凑一块商量也投稿的事儿。

有信心不足的想去找韩可,美其名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其实就是想问人家是咋写的,但又端着架子放不下那份清高。

还有的要把韩可那张报纸借回来仿写,就不信照葫芦画瓢他们就写不出来。

现在的问题是,知青院儿这些人没有一个跟韩家交情好的,甚至白天闹这么一出还得罪人家了。

那些去看热闹的追悔莫及,看来以后热闹真的不能随便看。

韩老三晚上回来把老四寄回来的五块交给了赵桂花,又把六十块交给韩可。借给他的二十块也还给小妹,他可不能把这钱就这么密起来。

韩可也没拒绝,亲兄弟明算账挺好的。现在韩可在全家人眼里就是最有钱的人了。

米春花今天没沉住气被婆婆给收拾了,还被韩大壮追着咬,要不是大虎二虎跟韩大壮商量她都回不了家。

本来还想等韩可稿费都拿到手再动手呢,结果今天被婆婆打被鹅追,她怒了。也没跟家里说就跑回娘家去了。韩家人也不知道,只以为怕韩大壮不敢回家。

米春花回到家已经是晚上,韩立夏也没理她。

三天后,轰轰烈烈的送公粮开始了。

晒谷场上,一袋袋粮食堆在一起。没有拖拉机给拉,就只能家家户户的用独轮车推到县里粮库。

对,不是镇上,是县里。推着车徒步几十里送去,这基本上就是全村的大型活动了。

要说现在的人虽然因为穷,有时候家长里短的斗嘴传闲话,但是在这样的大事上那都不含糊,都有一颗奉献的红心。哪怕自己吃不饱也要给国家送公粮,也要让城里的兄弟姐妹有粮食吃。

晒谷场上有一个石头搭起来的台子,平时上面来人开动员大会啥的,领导都站在这台子上讲话。

今天,书记和队长站在台子上。

队长周建设是抓生产的,他拿着铁皮喇叭,对着下面全体社员讲话,其实也算是一个动员会。

“乡亲们,秋收结束了,咱们红星大队打了一场胜仗,完美的结束了秋收。

咱们红星生产队的社员个个都是好样的。不怕苦不怕累,没有拖延生产,排除一切万难,不为名利,一心为国家……”

周建设扯着嗓子喊,都声嘶力竭了。

韩可也站在人群里,她也是大队的一员,虽然没有参与下地,但是她今天也的站在这感受一下时代的气息。

全村的壮劳力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不是残疾不是病的起不来炕,那都得去送公粮。一趟是送不完的。

一天只能送一趟,来回百八十里还要在粮库排队,还要经过质检,当天能回来都不错了。

他们大队送粮的数量大概一个星期能送完。想象一下,连续一个星期天天百十里。能不开个动员大会洗个脑吗?不是,是鼓舞士气吗?

反正韩可想想都觉得累,但是这活村里的青壮都跑不了,就连医务室的吴大夫和她三哥都跑不了。

早上一轮红日照在长长的独轮车队伍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