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章 刘庄:我是刘秀与阴丽华之子,我必须优秀!(1 / 2)

加入书签

东汉(汉明帝刘庄)

春日融融,暖阳洒在洛阳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刘庄今日心情大好,身着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宫人的簇拥下,步履轻快地走向偏殿。

今日,又是天幕开启的日子,也是刘庄最期待的日子。

自从登基以来,他便时常从这神奇的天幕中窥探到未来的片段,也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

比如,他从天幕中得知“独尊儒术”的弊端,便决心在推崇儒家学说的同时,也对其他学派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

“陛下,天幕亮了!”

一名小黄门指着殿内一面巨大的青铜镜,语气中满是兴奋。

天幕,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播放未来的景象,如同一部纪录片,将后世的兴衰更替展现在他们眼前。

嗡——”

随着一声轻响,天幕泛起阵阵涟漪,画面逐渐清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着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的中年男子,不怒自威。

“朕?”

刘庄心头一震,那镜中之人,分明就是他自己!

随后,一幅幅画面出现在眼前,配着浑厚的男声解说: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其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听到这里,刘庄忍不住轻笑出声,转头对身后的马皇后眨了眨眼睛,

用近乎调侃的语气说道:

“皇后你看,这天幕对朕真是了如指掌!”

马皇后道:“陛下,这天幕确实神奇,未卜先知。”

画面继续播放,展现着刘庄统治下的盛世景象:

“刘庄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四夷宾服,时人颂曰“赫赫盛汉”……”

“好一个‘赫赫盛汉’!”

刘庄龙颜大悦,抚掌称赞,

“看来朕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大汉中兴,指日可待啊!”

这时,画面一转,出现了一座雄伟的寺庙,伴随着解说词:

“永平十年,汉明帝梦见金人,遣使西域求佛法,并于洛阳城西修建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白马寺?”

刘庄看着画面中的寺庙,心中满是好奇,佛教?

那是什么?难道比道教的符水还能让人长生不老?

看到皇帝陛下如此感兴趣,一旁的太监连忙解释道:

“陛下,这佛教乃是西域之教,据说能普度众生,教人向善……”

刘庄点点头,心中对这个“佛教”充满了期待。

如果真如天幕所说,能借此教化百姓,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然而,美好的画面总是短暂的,随着一声低沉的钟声响起,

天幕上的画面再次变换,这次出现的是刘庄躺在病榻上的场景: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

“四十八岁?”

刘庄如遭雷击,不可置信地看着天幕上显示的数字,喃喃自语道:“朕…朕只活了四十八岁?”

马皇后同样是心神大乱,急忙握住他的手,关切地问道:“陛下,您……您……您……”

她一句话说不出来,悲伤哽咽在喉,眼泪簌簌而落。

刘庄没有回答,只是紧紧地盯着天幕,心中一片冰冷。

他知道,天幕所言,皆为真实。

自从登基以来,刘庄自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励精图治。

但这只换来的竟是如此短暂的一生吗?

他想起自己尚未完成的宏愿,想起年幼的皇子,想起贤明的臣子……

这时,天幕上的画面再次变化,出现了以下文字:

刘庄在位期间,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发展经济,轻徭薄赋; 重视教化,兴办学校;

体恤民情,颁布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他心潮澎湃,这些年来的辛苦付出,都化作了镜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画面一转,波澜壮阔的黄河景象出现在眼前。

“永平十二年,黄河、汴渠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明帝命治水能臣王景治理水患。”

只见镜中,王景“凿山阜,破砥碛”,率领着数十万民夫,日夜不停地修筑堤坝。

最终,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巍然屹立,根治了水患,造福了万千百姓。

“王景治河,千年无患”,镜中传来赞叹之声。

刘庄亦回想起了当年,王景应对治水难题时,那份自信从容,侃侃而谈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欣慰。

画面再次变幻,这一次,他看到了汉朝的边疆。

“明帝在位期间,北击匈奴,重建西域都护府,大汉声威远播……”

画面中,耿秉、窦固率领汉家铁骑势如破竹,匈奴节节败退,最终远遁漠北。

而班超则带着少数随从,纵横西域,重建都护府,各国纷纷遣使来朝……

看着这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