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4:信你个大鬼头,内卷第一人才对(1 / 2)

加入书签

村里的乡亲们很快就聚集在了打谷场,抬头看去,都是窜动的人头,乌泱泱的,大队长看着人都到齐的差不多了。

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铁哨子,伴随三声响亮的哨子声,沸腾的人群逐渐的安静了来。

大家伙儿静静的在原地站着,抬起头,看着大队长。

眼里充斥着光芒。

“我看各家各户的人员都已经到的差不多了。别的啰嗦话,我就不多强调了。

你们都知道,每年夏收和秋收对我们多重要。

前几个月,咱们的辛苦就看这几天了,再苦再累,大家这几日,都得咬紧牙坚持下去。

咱们得赶在下暴雨之前,把地里面的粮食都给收上来。

只要能把这地里面的粮食收上来,咱今年夏天就能填饱肚子!”

“接下来我说一下,今年的工作安排。还是跟往年一样。

分成各个劳动小组,村里上了的老人,还有年幼的孩子,就负责在打谷场翻晒稻谷。

其他人都下到地里,嗷嗷干!女同志负责在地里收割稻谷和打包,男同志负责挑和运。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先把小麦收完,我们再去苞米地掰苞米。

活干好的有奖励,但没干好,咱可是有惩罚的。

今年干的又快又好的劳动小组,每人奖励五块钱,十斤粮食。

相反的,干的最差劲儿的小组,什么奖励也没有,每天还得去食堂洗锅碗瓢盆。

咱们今年还是跟往年一样,队里的食堂供你们一顿午饭,大家伙就节省了回家做饭的时间。

这去食堂的人员,由各组的组长一起商量,干点活儿,临近中午了就到大队食堂去帮厨。

大家伙儿都听明白了吗。听明白,准备拿家伙,干活儿!”大队长这话一出,变相的激励大家伙儿。

“妈耶,大队长怎么这么大方了?一人奖励五块。

我的天啊,这两个月的柴米油盐就有着落了。”

“咱们得努力点,孙大娘,你可得带好头啊。这劳动小组,一定得是我们的!”

“话别说的这么满,我们二组,那也不是吃素的。”

一下子就有竞争那味儿了,这把火算是点起来了。

“知青院的知青,留一下。我有话跟你们说。”

村里人都陆陆续续的领镰刀开始下地去割麦子了。

“把你们留下来,是有好事要跟你们说。

不管是老知青还是新知青都参与这次的考核。

夏收表现的好的,后续就让你们去大队里面的学堂教孩子们读书。

以后地里面的活你们也就不用干了,去学堂的知青,每个月大队会给你们发粮食还会给你们三块钱。

机会给你们了,看你们自己怎么把握。话说完了,下地干活儿去吧。”大队长说完,就大步离开了。

地里活多,不能耽搁一点时间。

剩下一群知青大眼瞪小眼。

“还有这种好事儿?我去,那必须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只要咱这几天表现的好,以后都不会用再来地里面了。

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儿的大好事儿啊。”

旁边新来的知青不陌生,也是他们认识的,两个女同志三个男同志。

徐静雅、马冬梅、安徽侯魁、宋轩明,还有一个新人,赵得顺,年纪是他们中最小的,才十五岁。

家里条件也并不是特别好,但人特别的轻快,个子小小的,为人也爽快。

没那么多小心眼。

而前面那几个,原本是到林山大队插队的,可到了地方以后,不怎么干活儿,自己手里有几个人,整日磨洋工,就被大队长给嫌弃了。

好巧不巧,就送到了他们这边的大队。

“这事儿跟我们无缘了,这夏收,咱们就且摆着吧。

你们几个加油啊。我们不是内卷的人,别带上我们。”宋轩明开口。

这四个人就是反内卷的代表,到他们村这几天,事事都不参与,整一个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只要不惹事,大队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手里有钱,他们爱咋咋地。

这一招,对他们无用。

走远了,四个人团体,开始咬耳朵。

徐静雅白了宋明轩一眼,“刚才当着他们面说那话,真的假的。”

“那当然……是假的啦。这种一劳永逸的事儿,咱们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不行呢。

万一我们干的最好,以后不就不用准备了么。

在学堂里教书可是好差事,我们干正好,就那几个人,文化水平能有咱们好?”

马冬梅点了点头,附和了一句,“宋明轩说得对,咱们不能还没开始就放弃了。

这一次,对咱们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下地是不可能的。”

侯魁平静的看着田地,风吹麦浪的景象:“我也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要是能去教书,总比天天下地风吹日晒强”

徐静雅在旁边静静听着,点点头“咱们不明着跟他们争,就跟在后面,自己干自己的,速度不紧不慢。

只要保持速度就好,能把他们比下去。”

说完,几个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