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革命(1 / 2)
未来,充满了未知与冒险,但对楚知行而言,这正是他在这片土地上渴望的成长契机。
他推开窗户,仰望苍穹,星光闪烁,彷佛也在鼓励着他的坚定信念。
“契机难得,日出将来。”
他喃喃自语,继续执笔,准备着一场更大的转折。
翌日清晨,整个凌云县依然笼罩在薄雾之中,街道上人们的议论声仿佛从未停止。
楚知行坐在书房里,窗外是一片乌云密布的天,他紧皱着眉头思考如何渡过这次变革带来的危机。
这时,树根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封信件,神色凝重。
“老爷,这是昨夜送来的密信。”
他将信放到桌上,便默默退到一边,悄然站立。
楚知行拿起信,封口上还残留着女帝的印记。
展开信纸,字字清晰地映入眼帘。
信中,萧淑婉以简短却直接的言辞,表达了对凌云县变革事项的关注,并建议两人随时交流,以避不测。
楚知行唇角微微上扬,她的信仰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他前行的方向。
经过一夜的沉思,楚知行已决心以行动回应她的信任。
他抬起头看向树根,语气坚定:“树根,与读书人的交流不容缓,我需要你召集县内有影响力的学者,今晚在书房设宴,我们来一场深入的对话。”
树根眼中流露出几分欣慰之色,“老爷,我这就去安排。”
与此同时,在大奉皇宫的御书房内,萧淑婉手捧一卷卷宗,心思却不止于政务。
她脑海里翻来覆去地思索楚知行的变革之道。
她知晓,自己不仅仅是大奉的女帝,也是在楚知行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
“若凌云之变能够顺利推行,或许也能为大奉带来新气象,”
她心中如此想着,思绪如水般淌过。
傍晚时分,楚知行的书房内灯光通明,窗外的风雨淅沥地敲击着屋檐。
树根已带领几位学者就座,他们脸上写满疑虑与期盼。
楚知行肃坐于席间,环视众人后开口道:“各位,今日请诸位前来,实为解型号令,化解疑虑。变革初始,定有诸多不便与误解,但我们所求,乃是长久之计。”
席间一位白须老者,名叫王铭,慢慢捋须道:“不知县太爷此举对朝政是否有碍?数百年来,圣贤之道,难易可变。”
楚知行沉吟片刻,答道:“王老,此番之变,正是因时势而动,欲破旧立新,造就一片可持续的安定繁荣。”
书房内的言语交流渐入佳境,学者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渐渐间许多积年的积怨和误解被消解,信任感也随之滋生。
夜深之际,喧嚣的雨声中,谈论声逐渐消退。
楚知行目送学者们离去,心中盈满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欣慰。
“或许,”
他心头略过一丝跨越时空的感慨,“这便是我穿越而来的使命。”
而那夜,清风起,萧淑婉仿佛也能感受到隔空传来的某种回应与底气,她站於宫墙之上,心底似乎已经决意:若凌云县能够立下新章,她定会倾力支持到底。
那个在风雨中屹立的男子,或许正是她所等待许久的同道。
翌日清晨,阳光洒在凌云县的大街小巷。
晨雾逐渐散去,仿佛世间的一切都被洗涤了一般焕然一新。
楚知行站在县衙的台阶上,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今天,是推动卫生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天。
树根站在他的身旁,好奇地问道:“老爷,您真的确信这厕所的事情能行得通吗?”
楚知行笑了笑,拍了拍树根的肩膀:“树根,这厕所可不只是小事。它关系到咱们县里人的健康。我相信只要有现代科学的道理,那些反对的声音最终也会被说服。”
正说话间,一位身穿官服的年轻人快步而来。
他是户部的代表,此次特地前来听取楚知行的详细计划。
两人相互拱手行礼后,楚知行便请他进了书房,开始详述其改革的构想。
随着楚知行的讲解,年轻官员频频点头,“楚县令,这确实是一项惠民的举措。不过,其他县的官员恐怕会认为您是异想天开吧。”
楚知行早有准备:“是啊,总有怀疑的声音。但我们若不去尝试,怎知不可行?希望户部能理解此举的长远意义。”
与此同时,萧淑婉站在她的小树亭中,眺望着远方的凌云县。
昨日,她刚刚派出的信使带回了楚知行打算在县内实施卫生改革的消息。
她缓缓从怀中拿出一块金灿灿的小牌子,手指在上面轻轻摩挲——那是她特意准备用以鼓励楚知行的金牌。
“真是一个勇敢的人。”
她微微一笑。
“或许,可以让他更快地去影响这个时代。”
这时,王铭正忙于在讲学亭布置,新设立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卷册。
他心里一阵舒畅:终究,学问的力量可以聚集民心。
他决定今晚召集文人学者商议,准备上书支持楚知行的改革。
傍晚时分,凌云县衙门前聚集了不少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