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章 第 60 章(3 / 4)

加入书签

是随意挑拣了几样让林义送来给她们自用,其他的都留在林府那边。 内务府的份例除了银子还有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加上林如海夫妇的官员诰命俸禄,黛玉和林珝都不需动用林如海特意留给她们的银子就能生活得很富足。 贾家的情况黛玉尽知,自是不会做那种打人眼的事。因此姐俩的生活一如之前那般低调,既不显山,也不露水。 时间一晃就到了秦可卿的五七之日,法事已经做完,贾氏一族择了吉时送秦可卿的棺椁去城外家庙寄放,其他得了消息的人家都沿路设了路祭。 黛玉让林义以林家的名义也设了一处路祭,而她则带着林珝去了桃花阵。 虽然现在也已经春暖花开了,可再没有将书案笔墨拿到外面的道理。于是黛玉那浓浓的小资情怀一上来,便拉着林珝带着书案和笔墨等物进桃花阵看书做诗去了。 以前总觉得林珝弄的那什么阵法符箓都是没影的瞎胡闹,自从有了这个桃花阵,黛玉就再不这么想了。 好奇心上来时也跟着林珝研究了一回阵法和符箓,等兴致下去了,她本身又对这个没兴趣便也再不将精力放在这上面。 林珝之前还曾试图将修炼功法传给黛玉,但后来发现黛玉无法修炼后便也不了了之了。 黛玉坐在书案后看书画画,林珝坐在黛玉对面的美人榻上继续研究阵法和符箓。 黛玉还有些小包袱,并想让人将她当成有臆病的病人,所以她曾问过林珝能不能改良一下这款桃花阵,启动阵法的时候将她的身形遮掩了。 这个对林珝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林珝虽然应承下来了却告诉黛玉,那可有的等了。 无妨!你慢慢来。 黛玉在画林珝,桃树下,美人榻上的少女时而微蹙着眉,时而歪一歪头,时而又一副恍然大悟,时而眉眼弯弯的笑一笑,一颦一笑都能成画。只是今日黛玉总是静不下心来,每隔一会儿就要抬头看一眼对面的林珝。林珝被她看得都有些不自在了,在黛玉再次看过来的时候,直接一个抬头与黛玉的视线对上。 “姐?”有事? 黛玉摇头,微窘的低头继续画画。 见黛玉不再用那种诡异视线看她,林珝才收回目光看向手里的符箓书。 差不多就是今天了。 今天凤姐儿会住在水月庵,水月庵的静虚拿着三千两银子请凤姐儿帮人退亲…… 只要过了今天,明天她就可以好好的做一回文章了。 黛玉让人以林家的名义设了路祭,薛宝钗听说后也让人以薛家的名义设了一祭。 至于薛蟠,他原是想要跟着贾家人去家庙的,但薛姨妈却将人拦了下来。 什么好事,不嫌晦气的? 早前薛蟠巴巴的送了先义忠亲王定下来的樯木棺材,若秦可卿不是义忠亲王的女儿,贾敬定是一口回绝的。可想到秦可卿的身世,贾敬就犹豫了。 不过当贾敬看到那副樯木棺材后,什么犹豫,什么父女身份都被贾敬抛到了脑后。 棺材什么的,也是有讲究的。他贾家一小媳妇,顶天一宗妇怎么能用亲王规格之上的棺材呢? 再一个,自来就有乾棺坤棺之别,义忠亲王为男,秦氏为女,这要怎么混着用? 好在这个时空的女子嫁妆里大多都会带一副棺材板,秦家虽不显,但秦可卿的嫁妆却是一顶一的配置。只不知当初给秦可卿置办嫁妆的人是怎么想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可给一个新婚小媳妇置办那些带色彩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何居心了。 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舞过的金盘,安禄山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李琩的寿王妃,李琩他老子的杨贵妃...等到秦可卿和贾珍的事曝出来时,林珝再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那些不太和谐的画面。 ←_← 贾敬谢绝了薛蟠送来的樯木棺材后,便让人开了库房将秦可卿嫁妆里的那副棺材抬了出来。 那副棺木也是极好的,倒也不会让人觉得寒薄。 众人一路送棺去了贾家家庙,凤姐儿也一如原著那般带着宝玉秦钟住进了月水庵。 然而让林珝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水月庵的静虚并没有一上来就求凤姐儿帮忙料理一起退亲官司,而是求着凤姐儿帮她们水月庵正名。 是的,就是正名。 打从去年冬月,来水月庵上香的香客就越来越少,当时静虚只以为是天冷了,所以人们都不大出门了。可即便天冷道路难行,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也不应该只有小猫三两只来上香吧。 静虚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进了腊月。再之后正月里传出当今圣体欠安,京城诸府的气氛变了,静虚的注意力又被转移了。直至近了两三月,静虚才猛的惊觉不对劲了。 她们水月庵竟然连小猫两三只都没了。 带着人各种打听,静虚才知道有人传她们水月庵藏污纳垢,是处暗娼寮子。经常放外男入庵堂调戏上香拜佛的女香客。 哎呦喂,这不是胡说吗。不过偶一为之,哪有什么经常。 可就是偶尔为之,也造了不少孽了。 罗宁跟着林如海出海前,就住在城外的庄子上。那里离水月庵不算远,但迦蓝师太和妙玉却是按计划住进了牟尼院。 带着帷帽亲自将这对师徒送进牟尼院,罗宁在返回庄子上的时候便想到了水月庵和因为三千两银子便双双殉了情的张金哥二人。 三千两银子多吗? 与人命相比,自是不多。 但换个角度再看,在这个时空买个丫头也才几两银子,三千两银子都能买几十上百死契的丫头了,所以这个三千两当真不算少了。 再说个比较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