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2 / 3)
元版图。
说白了,土司制就是前元中枢无力顾及西南偏远地区,对土人头目采取的一种笼络手段,以求稳住边陲。
此制从目前看,极其短视。
土司辖下,土地和百姓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司法丶财政丶民政丶兵事都可以自己说了算,对于当地百姓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只需要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再定期遣使献书表示恭顺即可。
久而久之,土司各自形成自己的地盘,朝廷水泼不进,针插不进。除了还用朝廷年号,其馀的跟外藩无异。」
吴承恩说得很详细,汤克宽和刘显也听得很认真。
两人知道自己此后用兵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西南大大小小的土司。
「太祖皇帝立国朝后,意识到土司的危害性,只部分延续土司制。按照土司世袭的辖地大小,设土知府丶土知州丶土知县,以求把土司纳入到朝廷官员管制中来。
可惜收效甚微。西南偏远之地,还是由大小土司治理。
自弘治年间,国朝西南土司动乱频发。
一是朝廷对土司采取』必假我爵禄,宠之以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唯命』的举措,以名爵厚禄笼络,恭顺的土司攻伐不服王化的土司。
以蛮治蛮。
可是一旦朝廷调遣繁多,则『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不胜其乱。
还有不臣土司暗地里多徵税赋,擅自开矿以自肥。借着攻伐之际训练兵马,进而逐渐坐大,甚至凭藉掌握的土军分裂割据。
云南莽瑞体在嘉靖朝割据作乱,朝廷鞭长莫及,坐视千里疆域被分裂出去。云贵民间有传言,『官府只爱一张纸,打失(云南语遗失之意)地方两千里。』
危害不可不大啊,确实到了必须整饬的地步。」
王一鹗点点头,接过话题,「天子圣明,洞悉西南困境乱象,对我等臣子坦言,想要长治久安,还得是改土归流。
圣谕有云,『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川督石汀公(殷正茂)在两广一面剿除当地土司挟民作乱,一面试行皇上的『改土归流』之策。
试行三四年,总结出诸多的经验,『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
『制蛮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皇上简旨多次召开会议,中枢地方一起探讨改土归流之良法,进而确定军事丶政治丶经济并举之法。
先以军事举措,驻军丶屯兵丶修边丶筑卡,以防万一。
再以政治手段,置府县,派遣工作队,宣传教化。进而清查户口丶丈量土地丶徵收赋税,建城池丶兴水利丶设学校丶立医所。
重要的是经济手段。
先是统一赋税。此前土司收赋税,先肥私囊,只有少部分缴纳朝廷,完全不顾治下百姓死活。
改土归流后,统一缴纳赋税。皇上还多次传旨,对归流新地三免五减。即三年内免人丁税丶徭役,五年内减缴田赋,减轻归流百姓的负担。
其次充分利用供销社等商社,互通有无,平价提供归流百姓此前需高价购买的棉布丶食盐丶粮食等日常必需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三分军事,三分政治,四分经济,进而确保改土归流顺利推行。」
王一鹗看了汤克宽和刘显一眼,着重说道:「军事虽然只讲三分,却是改土归流的根基。诸土司不臣多年,跟他们讲道理是讲不清楚的,必须恩威并施。
皇上交代,拳头要硬,能砸碎一切负隅顽抗者;手掌要软,能安抚所有归顺臣服者。
你们的兵马,是让诸土司心甘情愿坐下来,听朝廷讲道理的前提。
威德威德,威在先,才能以德服人。」
汤克宽和刘显点头答道:「皇上英明,本将定会遵循皇上圣谕教诲。王督宪和殷督宪但有照会钧令,吾等遵行无误。」
等了两个多小时,张瑢四人神情各异地走了进来。
「王督宪,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就是被你盯上的鱼肉。」
王一鹗呵呵一笑,「本督知道四位,不是等闲之人,也不想成为碌碌无为之辈。只是欲成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
现在有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四位面前,你们不心动吗?
播州杨氏丶水西安氏丶永宁奢氏,将成为西南归土归流中杀猴骇鸡的那三只猴子。反面典范有了,千金买马骨的正面典范,四位愿不愿做?」
张瑢丶安岳四人目光闪烁,炯炯有神。
当然想做了!
只是做这正面典范,冒得风险太大了,搞不好连一家老小都得搭进去。
值不值得啊?
王一鹗把四人的神情看在眼里,继续说道:「改土归流,是皇上钦定的国策。本督也看得出,四位与其他西南土司截然不同。
你们久沐皇恩,仰慕文明,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今时代激变之时,正当风云直上。
浩荡皇恩,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张瑢长叹一口气,看了看身后三人,转过头来对王一鹗说道:「王督宪,我们四人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