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这才是他们要的与士大夫共天下(2 / 3)
傲慢无知的郭勋介入,文官马录把它当成攻讦政敌的机会,双方纷纷下场,包括皇爷爷在内。
这案子逐渐政治化、复杂化。
真相如何,案件当事人是不是诬告和被陷害,没有人关心。”
“皇上,这件案子,你觉得谁对谁错?”
朱翊钧看着薛宝琴,斩钉截铁地说道:“两者都有错,还是大错。皇爷爷看出文官们在此案的用意,就不该一开始就包庇郭勋。
直接严惩郭勋贪赃枉法、干涉司法的罪名,案子也不会如此复杂了。
错过这一步后,皇爷爷在文官们的步步紧逼下,一错再错,最后肆意干涉司法。
第六审判定结案后,士林文官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李福达案就是冤案,是皇爷授意权臣,制造冤假错案,打击清流言官等正义之士。”
薛宝琴对于朱翊钧出言批评世宗皇帝过错,丝毫不惊慌。自己的夫君连他的老祖宗太祖和成祖皇帝都敢于指摘,其余的列宗更是不屑一顾。
对于世宗皇帝,夫君的皇爷爷,也会指摘批评,但这种批评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遗憾自己祖父没有做得尽善尽美。
那份深厚的情感,能深刻地感受到。
“皇上,世宗皇帝如你那样做,就能摆脱困局?”“天子是天下共主,最重要的职责是制定规则然后尽力去维护它,这才是他威信和权力最大的来源。
郭勋的行为就是破坏规则,应该被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偏偏皇爷爷为了维护他的威信,不惜破坏规则,直接下场干涉司法。他带头破坏规则,那旁人谁还会把规则当回事?
皇爷爷制定的规则在众人眼里成了废纸,那他岂不是威信扫地、权力尽失。”
“皇上,那世宗皇帝该如何做?”
“他拥有最大的权力就是制定新规则。”
“可是文官还是会钻规则的空子啊。”
“完全可以另想办法。张寅是太原左卫指挥使,是武官军职,那就叫后军都督府和锦衣卫去审理此案,合情合理。
要是言官清流们还死咬着不放,那就是他们干涉司法,破坏规则,收拾他们就师出有名了。”
薛宝琴低头一想,皇上收拾宗室、文官士林,好像就是这个套路。
收拾宗室,先让张居正和几位言官,弹劾江陵城里辽王的不法之事,然后下诏叫海瑞去彻查。
海青天出马,许多宗室都慌了神,乱中出错,居然敢派人去刺杀海瑞。好了,原本只是查辽王一家,现在整个宗室都要查一遍,挨个过关。
当时因为海瑞被刺杀,百姓、士林激愤不已,朝野上下一心,宗室成了少数派,只能乖乖被收拾。
到了文官士林,先是让海瑞查江南南闱案,直接把少部分的江南缙绅和世家,与大多数的读书人切割开来。
你们居然无耻地侵占我们的科试录取机会,比刨了祖坟还要可恨啊!
南闱案一破,“坏了规矩”的江南世家和相关名士大儒们,成了少数派,被数以万计的秀才、童生等普通读书人,以及广大百姓们喊打喊杀,于是被收拾了。
去年收拾勋贵,也是如此。
朱翊钧继续说道:“皇爷爷在这件案子上,确实是做错了。先是郭勋这个王八蛋,贪赃枉法,然后一步错,步步错。”
薛宝琴若有所思地问道:“现在那些士林们又想着翻案了?”
那些名士大儒们,鼻子就是那么灵,去年十家侯伯勋贵因不法被除爵,他们就以为要变天了。
朱翊钧摇了摇头,“早在隆庆二年,户部侍郎庞尚鹏上疏,大赞李福达案中获罪的官员,‘天地有正气,宇宙有正人,故天网地维,万古不坠。’
朕把他叫到西苑大骂了一通,叫他管好盐酒茶专卖,翻案断案有法司去处置。
他说自己要秉承心中正气。
朕就骂他,你坚持的就是正义?你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你是圣人吗?孔圣人都不敢这么说,你比他还牛逼?
于是庞尚鹏也就不敢吱声了。
过了两月,朕叫锦衣卫、山西按察司司理院配合大理寺重审此案,根据确凿无误的证据,判定张寅和李福达不是一人,薛良确属诬告。
判案就是以证据为依据,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事实是主观,每个人眼里的事实是不同的。证据是客观的,活生生摆在那里的。
有了证据为依据后,才是以法律为准绳。”
薛宝琴呵呵一笑,“这就是卓吾先生李贽说的辩证唯物主义。”
“啊,对。”朱翊钧哈哈大笑。
“此主义虽然是卓吾先生完善发扬的,核心确实是朕的私货。大理寺定案后,朕也以父皇的名义,把马录、颜颐寿等官,取消‘入人死罪’,但是他们的诬告之罪,没有取消。
他们没有看过卷宗,信口开河。皇爷爷有干涉审案公正,他们就没干涉吗?”
薛宝琴问道:“皇上,你如此处置,肯定有人愤然不平。”
“没错。此诏让不少名士大儒愤然不平。他们不敢骂朕,就寻找其他目标。
万历元年,李师傅李春芳、张师傅张居正领衔编修的《明世宗实录,第一二卷陆续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