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6章 大规模的扫荡(1 / 2)

加入书签

苏晨提到石勒喀河上的装备,包括雷达和红外夜视仪,这些都是高科技兵器,并非普通人能轻易使用的。

尤其是尔娄斯制造的雷达,使用的是真空管技术,这种设备寿命有限,因此需要配备额外的零件和操作手册。

费莱德认为,即使有了这些资料,缅甸游击队也可能难以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这些设备,因为这需要相当的电子学知识,而这是他们缺乏的。

苏晨听后有些发愁:“这该怎么办呢?”

费莱德笑了笑,说他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苏,我计划在交货时派遣一支小队,成员包括有经验的雷达操作员、武器专家和维护人员。他们首先会在伊克拉接受这款武器的专门训练,然后去培训缅甸的人。这样应该能解决问题。”

苏晨听了非常高兴:“太好了,上校,真的非常感谢你。需要的费用我会全部支付。”

费莱德回答说:“不用了,苏,其实这次我们已经赚了不少,多亏了你的支持。”

苏晨好奇地问:“赚了很多?难道你们要把四旋翼无人机卖给伊克拉?”

“没错,他们初步的订单就有800架。”费莱德自豪地说。

苏晨惊讶地回应:“看来真是财大气粗啊!我能问问你们卖给他们的价格是多少吗?”

费莱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苏,我说了你可别反悔。”

苏晨坚定地说:“上校,你得相信我,我们可是兄弟,说定了的事怎么会变呢?”

“好吧,我信你,他们接受的价格是每台两万美元。”

“哇,这也太夸张了吧!”当费莱德说出这个价格时,苏晨真恨不得能收回刚才拍着胸脯说的话。

两万美元一台,这生意做得简直不要太轻松。卖出一台就能赚一万,八百台那就是八百万,而且几乎不用自己费什么力气……

再看看正在较劲的伊波斯和伊克拉两国,他们总是互相攀比,你有的我也得有,就像小孩子斗气一样,非要争个高低。

所以,当他们听说4014研究所的雷达后,几乎是同时赶到了那里。

为了防止这两个国家在研究所内发生冲突,研究所不得不专门为他们设立了就餐区和祈祷室,以防他们一时兴起就在研究所上演一场小型的两国对抗。

如果伊克拉真的把无人机亮出来,对面的伊波斯肯定眼红,肯定会立刻跟进购买,哪怕只是为了在家里炫耀一下。

还有那些只认错不认对的国家,像是壕沙、阿连酋、科威特……这么新颖的东西,怎么能不来点呢?

即使不用于战斗,拿来自拍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样一来,巴铁的收益可就翻倍了!

但是,尽管苏晨自认为脸皮够厚,但也做不出这种马上变卦的事,毕竟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打自己的脸。

“哎,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小苏苏只能用这句话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情和瘪下去的钱包。

不行,实在不甘心,这损失来得太突然,他决定不能就这么算了。他得想个办法,再赚一笔回来。

对他来说,计划总是随时都能冒出来。正好陈义坚那边正缺资金和用户,也许这是个机会,不过首先得拉近关系才行。

于是,他装作随意地跟费莱德聊起来:“上校,你们那边最近的情况怎么样?你知道,咱们这边的消息不太灵通,我对那边的事挺感兴趣的。”

这个问题触动了费莱德的心思,他叹了口气说:“情况不太好。”

小苏苏接着问:“能具体说说吗?”

费莱德回答:“1979年底,苏俄军队进入了山之国,用了六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空降师,很快就控制了主要的城市和交通要道,还支持了一个新的政府。”

小苏苏点点头,他知道历史上的确是这么回事,而且他还知道,后来苏俄军队在维持治安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

山之国多山,适合游击战。

虽然主要城市不多,但有三万多座小村落分散在全国各地。

苏军虽然迅速占领了大城市,但对于山区里的这些村落却束手无策。

实际上,据战后统计,苏军从未控制过这些村落中的三成以上。

这些村落成为抵抗苏军的核心,由超过三万名游击队员组成的反抗力量,依赖这些村落的支持以及外界的帮助,不断消耗苏军的力量,最终迫使他们在1988年撤退。

然而,这样的胜利需要山之国人民巨大的牺牲和不懈的努力。

而现在是1982年的夏天,苏俄依然信心满满,认为这只是像1968年‘布拉格之春’那样的短暂冲突,只要平息几次小规模反抗,战争就会结束,他们也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因此,他们策划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扫荡行动,试图稳固在山之国的地位。

费莱德继续说:“在我此次访问夏国前不久,今年6月,‘潘杰希尔雄狮’艾哈迈德·马苏德领导了一次对苏军控制下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及其周边一百多个哨位的突袭,成功摧毁了23架飞机及大量的物资。”

苏晨插嘴问道:“那么,按照苏军的作风,他们肯定会马上进行反击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