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建城(1 / 2)
“景阿兄,这便是新地方么?”
周知荷掀开车帘,映入眼帘的是看不到头的碎石山。
“对,以后便是我们的新家。”景浩将看着周知荷笑道。
山脚下碎石山下已经搭建了一片临时住所。
景浩的住所与周知荷的住所只有一墙一帘之隔。
接下来的三个月,紫阳山碎石嶙峋的荒山之中,一座古城池的雏形已傲然屹立。
这座古城池规模宏大,城墙沿着山势蜿蜒盘旋,一眼望去,似是一条沉睡的巨龙。
城墙的长度绵延数千米,高大而厚实的墙体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平均高度达到了十丈有余,在某些关键的防御地段,城墙更是高耸至十二三丈。
墙体底部宽约六丈,随着高度上升逐渐收窄,顶部宽达三丈,可供士兵在城墙上快速移动、传递消息。
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一座瞭望塔。
瞭望塔高出城墙三丈左右,视野极为开阔,能够将周围数里的情况尽收眼底。
在瞭望塔中,放置着用于传递信号的烽火台。
一旦有外敌来袭,烽火瞬间燃起,警示信号便能迅速传递到城中的各个角落。
城门是整座城池的重要通道,共有四座,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城门高大而坚固,采用厚重的实木打造,外包一层铁皮,并用巨大的铜钉固定。
每扇城门宽约两丈,高约三丈,开启和关闭时需要数名士兵齐心协力。
城门上方设有城楼,楼内储备着大量的弓箭、石块等防御武器。
城内的布局已初见端倪。
一条宽阔的主干道从南门延伸至北门,将城池分为东西两部分。
主干道宽达五丈有余,路面由平整的石板铺就,可容数辆马车并行。
在主干道的两旁,规划出了一排排整齐的建筑区域,未来将是官署、民居、商铺等林立之所。
在城池的中心位置,是一片开阔的广场。
广场的地面用特殊工艺处理过的砖石铺就,坚实而平整。
这里将是举行集会、庆典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城池的角落里,分布着一些小型的工坊区域。
目前虽然只是雏形,但已经能看出未来这里将是铁匠铺、木匠坊等手工作坊聚集之地。
城中唯一的缺点就少了点人气,来来往往都是一群带着建城工具的役夫。
紫阳山上的城池自然就叫紫阳城了。
寒冬腊月,紫阳山上一片银白世界。
风如刀割,卷着粗盐般的雪粒漫天飞舞。
紫阳城中城主府前,一群役夫艰难地在雪地里跋涉着,肩上的扁担箩筐仿佛有千钧重。
他们的身影在茫茫雪山中显得如此渺小又坚韧。
“这鬼天气,真是要命。”一个役夫嘟囔着,声音中透着疲惫与无奈。
“唉,能活着就不错了。”另一个役夫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沧桑。
他们回忆起三个月前的遭遇,心中满是苦涩。
那时他们是流民,他们四处流浪,村庄荒芜,田野干裂,没有一处能给他们提供庇护和食物。
为了一口吃食,他们甚至不惜与野狗争食,尊严在生存面前被践踏得一文不值。
无数个夜晚他们蜷缩在破庙或者山洞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以为自己肯定活不过这冬天的。
然而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
景浩招募役夫建城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入冬时景浩给他们发了新的棉衣,当他们第一次拿到新棉衣的时候。
粗糙的双手捧着那柔软厚实的布料,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不是在做梦吧?”有人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颤抖。
穿上棉衣的那一刻,温暖从身体蔓延到心底,那是他们许久未曾感受过的温度。
每天不仅能在工地吃饱饭,还能带着两升米回家。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活下去的希望。
“工头,这紫阳城城主怎么想的,在这地方建城。”一名身穿破旧棉衣的役夫朝着李筑安问道。
李筑安看着他,笑了笑说:“我哪能知道啊,不过这城主人挺好的,八千役夫每人都发了新棉衣,好生阔气啊。”
“是啊,不仅给我们发了棉衣,每天管饭不说还能带两升米回家。”那役夫咧开嘴笑道,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可见这城主是个好人,也是个大善人,对了你新发的棉衣呢?”李筑安问道。
“拿回家给婆娘穿了。”役夫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话刚出口,身后一群役夫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但笑着笑着,不知是谁先呜咽了一声,紧接着,呜呜的哭声便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这哭声中,包含着太多的情绪。
有对过去苦难的宣泄,有对如今幸福的感动,也有对城主景浩深深的感激。
突然一名役夫“扑通”一声跪在了雪地上,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役夫纷纷朝着城主府方向跪下,他们的膝盖深陷在积雪中,却浑然不觉寒冷。
“感谢城主的大恩大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