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破局之战(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一章:破局之战

恒信致远推动的《全球知识产权透明化和技术公平竞争协议》(简称《公平协议》)在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份提案不仅打击了辰光智能和凯瑞财团的扩张计划,也让更多企业和机构意识到市场规则的重要性。然而,伴随支持声而来的,还有凯瑞财团的强烈反击。

某天,葛全辉正准备参加行业会议时,程嘉颖匆匆跑进办公室:“全辉,刚收到消息,凯瑞财团正通过多个渠道游说国际机构,试图阻止《公平协议》的通过。”

“他们不会轻易坐以待毙。”葛全辉冷静地回答,“但他们的反应越大,说明这份提案的威胁越大。”

“问题是,他们的资源和人脉远超我们的预期。”程嘉颖翻开一份最新的报告,“不仅是国际机构,甚至有部分地方政府对《公平协议》的态度也开始动摇。”

“这说明我们的战斗还没到最关键的时刻。”王德发推门而入,“全辉,准备好了吗?这场战斗你是主角。”

行业会议当天,来自各国的企业代表、行业协会成员和政府官员齐聚一堂,讨论《公平协议》的可行性。

葛全辉作为提案方的主要发言人,站上了演讲台。他深吸一口气,扫视着会场中数百双目光,开始了他的陈述。

“技术的本质是造福,而不是控制。规则的意义是保护,而不是掠夺。”葛全辉的声音铿锵有力,“但现实是,我们看到了一些试图通过技术和资本操控规则的行为。这不仅威胁了市场的公平,也侵害了无数企业的权益。”

他用一系列数据和案例,详细描述了凯瑞财团及其关联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垄断和资金操控,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转。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那么未来,市场将成为少数资本的玩物,而中小企业将永远无法崭露头角。”葛全辉的总结发言赢得了会场的掌声。

然而,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反对者的声音也迅速涌现。

“这个提案过于理想化。”一位跨国企业的代表说道,“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足够,过度的规则干预只会增加成本,阻碍技术创新。”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监管,而是更自由的竞争环境。”另一位代表附和。

葛全辉冷静地记录着这些反对意见,当所有人发言完毕后,他站起来说道:“自由竞争的前提是公平。没有规则的市场,早已被垄断扼杀了竞争。我们不是限制技术发展,而是让技术的发展更透明、更公正。”

他的回应赢得了一些中立者的认可,但凯瑞财团的代表始终保持沉默,似乎在酝酿更大的动作。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突然站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葛先生,你们的提案虽然有趣,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规则本身也可以被操控,那所谓的公平是否只是另一个资本的游戏?”

会场陷入短暂的安静,所有人都看向葛全辉。

他微微一笑,回答道:“正因为规则可能被操控,我们才需要一套更透明、更全球化的体系。《公平协议》的意义,不是为任何单一资本服务,而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这番回答让那位资深人士哑口无言,会场响起了稀疏的掌声。

会议结束后,恒信致远的团队回到酒店,开始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我们赢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这还远远不够。”程嘉颖说道,“凯瑞财团的游说已经开始影响部分中立方,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可以考虑引入更有说服力的支持者。”王德发提议,“特别是那些曾经受凯瑞财团侵害的企业,让他们现身说法。”

“这是个好主意。”葛全辉点头,“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合作的东南亚企业,他们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

几天后,恒信致远联合几家东南亚企业和国际反腐组织,在行业媒体上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份声明不仅列举了凯瑞财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垄断行为,还呼吁更多企业和机构支持《公平协议》。

声明一经发布,迅速引发了舆论热潮。许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公平协议》,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机构也开始表达支持。

“我们已经占据了舆论的高地。”程嘉颖说道,“接下来,就是争取正式通过提案的关键环节了。”

然而,就在提案即将进入表决程序时,凯瑞财团的反击再次升级。他们通过媒体发布了一份针对《公平协议》的报告,声称提案背后的推动者试图通过规则控制市场,形成新的垄断。

“这完全是在污蔑。”赵经理愤怒地说道,“他们是在故意混淆视听。”

“越是接近胜利,他们越会孤注一掷。”葛全辉冷静地说道,“我们需要用更强的行动来回应。”

为了扭转局势,恒信致远决定召开一场全球直播的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们详细列举了凯瑞财团的运作模式和利益链条,并公开了部分关键证据。

“我们不是为了争夺控制权,而是为了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