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燕王府(6 / 8)
理煎熬中,朱棣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出确凿证据,揭露朝廷的阴谋,重拾宁王的信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能放弃。因为他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更是众多将士的期望,这是他在这乱世中必须坚守的使命,哪怕要在荆棘中艰难前行,他也绝不退缩。
朱棣迅速召集了自己最亲信的谋士与将领,在营帐中秘密商议。他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沉声道:“诸位,如今我被朝廷与宁王同时怀疑,此乃生死攸关之境。但我朱棣绝无背叛之心,定要找出真相,还我清白,稳固联盟。” 众人皆面色凝重,齐声应诺。
朱棣派出多支精锐的探子小队,他们乔装改扮,分散潜入各方。朱棣在营地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似在他心头割扯。他时常站在营帐外,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上苍保佑,定要让我寻得关键线索,莫要让奸佞得逞。”
数日后,一支探子小队归来,带回了一个重要情报。他们发现了朝廷与一个神秘人物的频繁接触,而这个神秘人物似乎与那封密信和画像的传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朱棣心中一动,立刻亲自率人顺着线索追查。
他们追踪到了一个偏僻的山谷中的一处隐蔽居所。朱棣小心翼翼地靠近,透过窗户缝隙向内窥视,只见屋内朝廷的使者正与那神秘人交谈,桌上放着一些伪造信件与画像的工具。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怒火,他深知,这便是证明自己清白的关键。
朱棣带着手下冲进屋内,将朝廷使者与神秘人擒获。他怒视着他们,喝道:“你们这些朝廷的走狗,竟敢设计陷害于我!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朝廷使者惊恐万分,却仍强装镇定:“燕王,你莫要血口喷人,我们只是在此议事,与你之事毫无关联。” 朱棣冷笑一声:“事到如今,还敢狡辩!”
他命人将朝廷使者与神秘人押回营地,同时派人告知宁王前来。宁王听闻消息,带着疑惑与一丝期待赶来。
营帐中,朱棣当着宁王的面,将朝廷的阴谋一一揭露。他拿出从那居所搜出的伪造证据的材料,还有记录朝廷使者与神秘人对话的密函,递给宁王:“殿下,您看,这便是朝廷的阴谋。他们妄图离间你我,坐收渔翁之利。”
宁王接过那些证据,手指微微颤抖,他的目光紧紧锁住密函上的文字,眉头越皱越紧,眼中的震惊之色逐渐浓郁。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变得煞白,嘴唇也不自觉地微微张开,脸上满是懊悔与自责的神情。
“燕王,这…… 这实在是我之过。” 宁王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愧疚,不敢直视朱棣的眼睛,“我竟如此轻易地被朝廷蒙蔽,险些酿成大错,实在是罪该万死。”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双手紧紧攥着那些证据,仿佛想要将自己的愚蠢和鲁莽一同捏碎。
宁王缓缓走到营帐中央,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举过头顶:“燕王,我宁王在此向你赔罪,愿你大人大量,不计前嫌。我发誓,此后定与你生死与共,绝不再有半分猜疑,若有违背,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
营帐内的将领和士兵们看到这一幕,都不禁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出。朱棣赶忙上前,双手扶起宁王:“殿下,快快请起。朝廷奸计本就难防,你我如今能识破,也不算太晚。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让朝廷为其恶行付出代价。”
宁王站起身来,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长舒一口气:“燕王,你真的不怪我?” 朱棣微笑着摇摇头:“殿下,此刻我们应将目光放在对抗朝廷之上,内部嫌隙已消,便是好事。”
宁王看着朱棣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愧疚稍稍减轻,他转身面向营帐内的众人,提高声音说道:“将士们,今日我宁王错怪了燕王,险些坏了大事。但燕王不计前嫌,我们更应奋勇杀敌,以报燕王之恩,共破朝廷!” 士兵们闻言,纷纷高呼:“愿为燕王和宁王效命!”
然而,就在众人高呼口号之时,突然一名士兵匆匆闯入营帐,神色慌张:“王爷,燕王殿下,不好了!朝廷大军不知何时已绕到我们后方,此刻正在对我们的粮草营地发动猛烈攻击!”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让营帐内的激昂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震惊与慌乱。宁王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怎么可能?我们的探马怎会毫无察觉?”
朱棣的脸色也变得极为凝重,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定是朝廷的又一阴谋,他们故意引我们在此消除误会,实则声东击西,想要断我军粮草,让我们不战自乱。”
宁王咬了咬牙:“燕王,此时我们该如何是好?若粮草被焚,我军将陷入绝境。”
朱棣沉思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殿下,事不宜迟,我率一队精锐骑兵先行回援粮草营地,你在此组织剩余兵力随后赶来支援。我们必须在朝廷军彻底摧毁粮草之前将其击退。”
宁王点头:“好,燕王,你一切小心。”
朱棣迅速点齐骑兵,风驰电掣般朝粮草营地奔去。当他们赶到时,只见粮草营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朝廷军与燕宁联军的守卫正在激烈厮杀。朱棣怒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