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章 疯狂的反扑(4 / 6)

加入书签

棣怎会放过他,他纵马追上李翰,两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单挑。

“李翰,你无路可逃了,乖乖受死吧!” 朱棣冷冷地说道。

“朱棣,你别得意,胜负还未可知!” 李翰虽然心中害怕,但仍强装镇定,挥舞着武器与朱棣激战。

几个回合下来,朱棣瞅准李翰的一个破绽,猛地一剑刺出,正中李翰的胸口。李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朱棣,缓缓倒下马去。

随着主将的阵亡,朝廷军队顿时兵败如山倒。燕宁联军乘胜追击,将朝廷军队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战场上,到处都是朝廷军队的尸体和丢弃的武器装备。

燕宁联军在取得大捷后,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士兵们分组行动,一组负责收集敌军遗弃的武器,将完好的刀剑、弓弩、盔甲等整理归类,搬运回城中的军备库,这些缴获的精良装备将大大充实燕宁联军的军备力量。另一组则在战场上搜寻受伤的己方士兵,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抬上担架,送往城中的医馆救治,军医们早已忙碌起来,准备好各种药材和工具,为伤员们止血疗伤、接骨续筋。

朱棣望着逐渐恢复秩序的战场,心中既有着胜利的喜悦,也有着对未来的深思。他深知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朝廷虽遭此败,但根基尚在,必然不会轻易罢休。于是,他召集众将领,神情严肃地说道:“此次胜利,乃众将士用命之功。然我等不可懈怠,需回广陵城后进一步整军练武,加固城防,同时广积粮草,以备朝廷下一次来犯。”

“殿下英明,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将领们齐声应道。

回到广陵城后,朱棣积极推行休养生息之策。他下令减免城中百姓的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并派遣士兵协助百姓兴修水利,保障农田灌溉。一时间,广陵城内外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百姓们干劲十足,对未来充满希望。城内的铁匠铺、木匠坊也日夜赶工,打造兵器和修缮守城器械。

而朝廷那边,经历此次大败后,朝堂之上一片死寂。皇帝怒发冲冠,却又无可奈何,只得责令大臣们商议对策。一些大臣主张再次集结兵力,发动大规模的征讨,以雪前耻;而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当先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同时采用分化瓦解之策,试图从内部破坏燕宁联军。争论许久,皇帝最终决定暂罢兵戈,一面暗中调兵遣将,训练新军,一面派出密使,在燕宁联军控制的区域内散布谣言,挑拨离间。在朝廷密使悄然潜入燕宁联军控制区域后,他们开始在各个城镇乡村中散播各种不实谣言。在集市上、酒馆里,总有一些神秘人故作神秘地交头接耳:“听闻燕王朱棣野心勃勃,根本不把我等百姓死活放在眼里,他若夺得天下,赋税必将重如泰山,苦的还是我们啊。”“燕宁联军内部将领争权夺利,迟早要自相残杀,这样的军队怎能长久。”

这些谣言起初并未引起太多人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心中渐渐泛起了嘀咕,城中开始出现了些许不安与躁动的氛围。燕宁联军中有一些士兵也听到了风声,虽大多坚信燕王的领导,但仍有少数人心中难免产生疑虑,士气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些许影响。

朱棣很快察觉到了异样,他深知朝廷这是妄图从内部瓦解燕宁联军。于是,他一方面加强了对情报的掌控,派出精锐暗探追查谣言的源头,务必将朝廷密使揪出;另一方面,他开始在各地举行公开集会,亲自站在高台之上,向百姓和士兵们诚恳陈词:“吾起兵,只为推翻那腐朽残暴、鱼肉百姓之朝廷,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吾与诸位同甘共苦,怎会有加赋害民之心?至于军中将领,皆为生死与共之兄弟,一心只为大业,绝无争权夺利之事。朝廷散播谣言,实乃其阴谋诡计,望诸位莫要轻信。”

朱棣在稳定了内部军心与民心之后,深知朝廷不会就此罢手,必定还会有后续的阴谋诡计。于是,他召集麾下一众谋士,商讨更为周全的应对之策。

谋士刘基率先进言:“殿下,朝廷既欲从内部瓦解我军,我等不妨将计就计。可佯装军中出现嫌隙,故意放出一些无关痛痒的‘矛盾’消息,引朝廷密使上钩,待其深入探查之时,一举擒获,反向利用他们传递假情报与朝廷。”

朱棣微微点头:“此计甚妙,可即刻安排下去。同时,加强对军中人员的排查,尤其是新近招募之人,以防朝廷安插奸细。”

陈远接着说道:“殿下,对于那些受谣言蛊惑的百姓,我们不仅要以言语安抚,更需付诸实际行动。可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兴办学堂,让孩童皆有书可读;设立医馆,为百姓免费诊治疾病;修建道路桥梁,便利百姓出行与货物运输。如此,百姓切实感受到我军之善政,自会坚定不移地拥护殿下。”

“善,这些举措当尽快落实。” 朱棣赞许道。

在应对地方豪强与朝廷勾结破坏补给线方面,朱棣另做部署:“赵刚,你所部骑兵在清剿地方豪强后,不可放松警惕。挑选精锐士兵,组建一支专门的护卫队,沿补给线定期巡逻,确保物资运输安全。另外,与周边一些忠诚于我军的势力达成合作,让他们在补给线沿途的关键节点设立关卡,共同防范朝廷的偷袭。”

“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