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左良玉东进弃襄阳 杨嗣昌遣使立密约(1 / 2)
崇祯看出来了,但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br>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复杂了。</br>最重要的一点,即使不考虑汉王就藩的缘故,单说杨嗣昌通过坚守郧阳、兴安,与武昌、荆州等地遥相呼应,多方牵制李自成的对策,也是个极佳的战略。</br>让崇祯自己想,也没有更好的对策了。</br>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杨嗣昌能保证自己辖地内基本安宁,每年上交朝廷的税赋半分不少。在这个基础上,杨嗣昌还能从士绅、豪强手里弄到粮饷,从而自己负担大部分军需,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br>所以崇祯找不到更好的人选替代杨嗣昌。</br>大明可能有不少比杨嗣昌能力强的,但综合考虑能力、经验、威望、资历,能替代杨嗣昌的人就太难找了。</br>而且杨嗣昌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经略好西南数省,既然没出大问题,那保持稳定才是最佳选择。</br>如果现在换人,那还得反复尝试,试出下一个适合经略西南的人选。</br>大明现在的局面,经不起这么反复折腾了。</br>所以崇祯的选择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区区一个汉中府而已,就算真让汉王占住了,短期内反而能替朝廷独当一面。</br>等天下大势稳定了,再收拾汉王也不迟。至于杨嗣昌嘛,文臣而已,一道圣旨就解决了。</br>再说了,杨嗣昌做的事情,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逾矩。</br>人心渐失的局面下,杨嗣昌还在干实事,这就已经很不错了。</br>崇祯自己分析了一下形势,便下令京师戒严,并允许北直隶、山东各府、州、县组织乡勇,抵抗清军。</br>众臣只管唯唯领命,都不愿意再讲自己的见解了。</br>如今朝廷已经在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握,而且手中能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少。</br>所以清军入塞、肆意劫掠,朝廷只能干瞪眼,地方则只能自求多福。</br>以前清军入塞,好歹还有勤王大军。</br>地方州府据城固守,勤王大军跟在清军后面追击。</br>虽然勤王大军无法对抗清军主力,但撞上小股清军,还是能拼一拼的。</br>所以清军也有许多顾忌。大军聚在一起,不方便抢掠;分散开吧,又容易被勤王军重创。</br>现在好了,勤王大军没有了,清军彻底安逸了。</br>剩下唯一的难点,就是攻城了。</br>所以清军这次入塞后,不慌不忙、优雅从容,分兵劫掠、试探为主。</br>如今是寒冬,先站住脚,小规模劫掠。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进行真正的大规模劫掠。</br>在明年夏天之前结束劫掠,退回辽东即可。</br>却说在京师戒严的同时,襄阳城中,一片混乱。</br>左良玉命部众向城中士绅、富户‘借饷’,闹得沸沸扬扬。</br>最后连左梦庚都看不下去了,便来到书房,对左良玉抱怨道:“爹,您看看外面都成什么样了。再这样下去,咱们就无法在襄阳立足了。”</br>左良玉像看傻子一样看了一眼左梦庚:“你不会真想留在襄阳抗击李自成吧。</br>‘借’一批粮饷,咱们就可以乘船南下了。</br>谁爱对抗击李自成,谁就去好了,反正我不去。”</br>左梦庚被噎住了。</br>左良玉又问道:“我让你好好学习满文满语,你最近学了没有?”</br>左梦庚冷哼一声:“那些满文,就跟鬼画符一般,当个正经事去学那玩意儿,真是蠢到家了。”</br>左良玉摇摇头:“等大清坐了江山,你就知道为父不蠢了。”</br>左梦庚冷笑道:“大清打进来还早呢,既然爹你不想抗击李自成,那咱们往哪里跑?”</br>“武昌。”</br>“为什么不是荆州?”</br>左良玉笑道:“上次杨嗣昌给了我们二十万军粮,我连他运粮的船只都一起留下了。</br>再加上咱们自己的船只,足够带上所有家当和部众,顺汉水直下武昌了。</br>咱们现在再跟士绅们借点钱粮,到了武昌也能支撑个一年半载。</br>然后笑看风云、静观其变。”</br>“陛下不管我们?”</br>“到了这个地步,还管什么啊。只要你手下兵多将广,陛下不仅不会管你,还会宠着你、哄着你。</br>你以后要转变想法,把自己看成节度使,而不是总兵官。”</br>左梦庚听的目瞪口呆,去年还好好的呢,如今怎么就变成节度使了。</br>父子俩又聊了片刻,就有亲兵前来禀报,冷水道人姚宗中求见。</b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