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1 / 2)
第51章浅尝
高昌公主聊了几句她的家乡。
那支钗子就明晃晃的戳在她们的眼中,让人难以尽兴。直到时辰差不多了,昭鸾宫的女官拿了些无关痛痒的杂事来禀,意思便是该散了。
宋秋瑟原本想邀高昌公主一同乘船离开,却不料王贵妃防备得紧,似是生怕她们单独相处,命心腹宫女专程护送高昌公主出宫。等人都散了,王贵妃下了船,才对心腹宫女道:“瞧高昌郡主方才的眼神,我们这次怕是把人彻底得罪了。”
宫女安抚道:“一个外邦公主罢了,娘娘肯低头看她一眼,都是抬举她了。她倒是眼光高,能挑中三皇子,可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能够得上吗?”王贵妃唇色殷红,笑起来有些发狠的意味:“说得没错,一个外邦女子,晟儿若是要了她,此生便真与大位无缘了……谁都不能碍我儿的路。”宋秋瑟回到东宫走在路上时,便将簪子摘了。她直接找到孟音,问:“太子今日在何处?”孟音放下庶务,笑道:“太子妃问的巧,殿下刚刚派了人回来,说要接你去赏灯呢。”
宋秋瑟:“限下非年非节的,赏什么灯?”孟音仍笑着:“太子妃,你去过胡玉楼吗?”胡玉楼,那是看美人的地方。
宋秋瑟没去过,却不能没听说过。
孟音引着她上车,道:“太子正等着呢。”随行的是一个虎背蜂腰的侍卫,骑马跟在车旁。宋秋瑟掀开车帘,瞧他衣裳上的暗纹与平常所见不同,长相也格外出众,便问道:“你是在暗处办事的?”
侍卫牵着马缰,侧身应了一声是。
宋秋瑟:“你叫什么名字。”
他报上性命:“秦申。”
宋秋瑟又问:“太子常去胡玉楼那种地方吗?”秦申回:“胡玉楼人多眼杂,太子会以别的身份在坊间走动。”宋秋瑟嗯了一声,心想,那就是常去了。
再过一个多时辰,到了掌灯时分,那是真的美。车行的格外慢,仿佛是故意磨这着时间。
长安西市胡玉楼,灯光流光,胡姬一舞不到天明不停歇。宋秋瑟踩着脚凳下了车,抬头就见风里摇曳的琉璃花灯。秦申跟在她的身后,前头一位舞女迎上来引路。宋秋瑟踩着木阶上了楼。
轻纱坐障围出了一片极隐秘的天地。
琉璃尊中映出浮光细碎。
宋秋瑟转过围屏,一眼扫去,座上最中央那人斜倚着扶手,姿态似乎有了醺意,脸上盖着一面折扇。
座下三位胡姬正随着弦鼓起舞,腰间金铃作响,香风扑鼻。宋秋瑟也不禁为之惊叹。
座中忽然有人起身唤了一声:“表妹。”
宋秋瑟尚未意识到是在唤她,只是觉得这声音莫名耳熟,循声望去,竞见是五皇子李晖。
她不禁睁大眼睛。
紧接着,另一侧座中的年轻男子站起身,一拱手,明快道:“见过嫂嫂。”李晖见她反应有些慢,主动上前引见:“表妹,这是我们的六弟,李肠,他年前被派去巡视边防,你们大婚那一日,他原本是赶回长安的,只是稍迟了一些,没能见上面。”
宋秋瑟看着面前这个身形精悍修长的男人,将他的脸与皇室族谱上的名字对了起来。
李畅是唯一受封的皇子,睿王,更兼侍中,朝上可共议国政。宋秋瑟回长安这么久,一直没见过他,是因为他早在年前就奉旨去边关巡查了。
论齿续,李肠排在李晖之后,可李晖才刚学着参政,李肠却早已身兼要职,出将入相了。
只因他是个用兵奇才。
这一代皇子多是文人骨,就出了这么一个将才,皇上甚是看重。宋秋瑟看着他们一家子兄弟聚在此处,美酒胡姬相伴,不像是谈正事的样子。
她笑着与李畅回了礼,走上最前方。
李曜手一动,自己挪开了覆面的折扇,露出他那张骨相优越的脸。他这双眼睛里,是真的染了酒意,格外明亮,还沁着水光。宋秋瑟微微俯身,缓慢道:“太子殿下,灯呢?”她耳坠上的流苏几乎都要垂到李曜脸上了。李曜抬手撩了一下:“你来了。”
宋秋瑟凝视了他一会儿,直起身:“你是不是醉了。”李曜起身站不太稳,晃了一下,握住了她的手,道:“我们去看灯。”他带她去看的灯,就在胡玉楼的后院中。
宋秋瑟仓促离席,被他带着,走在游廊上。李晖和李肠没有跟来。
胡玉楼实在美得太像梦,不用可以去看什么灯,单是楼中的流光璀璨,美人袅娜娉婷,便足以令人神怡心醉。
宋秋瑟时不时驻足。
走走停停到了后院水畔。
宋秋瑟一垂眼便见水中一座碧荧荧的孔雀灯。那是一座足有一人高的灯。
胡玉楼的里的湖面自有一种是烟水缭绕的布置,水上的河灯浮沉,环绕着那座孔雀灯。
宋秋瑟第一眼就看出这灯里没有烛火。
它是块夜光石。
其实这东西并不罕见,夜明珠也是这种材质,东宫寝殿中悬了好多颗,夜里光芒柔和而不刺眼。
可如此天然巨大的石料,宋秋瑟平生第一次见。这是用一整块夜光石雕成的孔雀,许是为了追求轻灵飘逸,大部分石料都被凿去了,以镂空的工艺为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