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至死相守(1 / 2)
第148章番外·至死相守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贞观七年,大唐已然是盛世繁华之景,海晏清河,政通人和;万国朝贡,天下归心。
李世民任用贤臣,颇有垂拱而治之风,忽而一封劝谏的密表递入他手中。表中言长孙无忌身居高位,其妻莫媚统天下文人学者,掌大唐文脉;其舅高士廉任吏部尚书,握大唐百官。一家子权势过盛,不得不防。“皇上,长孙大人和莫大人已至。"李世民只读了个开头就命人找来了两人,径直将手中的密表递与长孙无忌。
莫媚探出头只瞧见个"权势过重,便被李世民拉开,李世民心虚地摸了摸鼻子,果还是瞧见了她不善的目光。
长孙无忌安抚着莫娴,同李世民恳切道:“此表所言不错,因而我百般推辞司空之职,就是怕为您招来圣主私亲的非议。”“世民,当初我与观音婢亦是整日劝说,大唐能臣众多,我与阿忌只愿为百姓做些实事,对这些空有威名的权势并无执念,你何苦非要受这莫须有的揣测?"莫媚忍了忍怒火,苦口婆心劝道。
早在贞观元年,长孙无忌就已坚决辞去了宰辅之高位。然,莫娴和长孙无忌这些年功绩属实耀眼。莫媚统摄大唐妇孺之事,将妇人生育时的死亡率降至了九成五,婴孩活产率更是提升至了九成七。除此之外,她成立女子学堂和妇人培训班,让女子们问出了自己的天地。
前些年状告莫娴的谏诤,如雪花般扑向李世民。然,李世民岿然不动,甚至将科举的选题都交予了莫媚统领,当考生们一脸菜色地从贡院出来时,脑海中只剩明算科变态的考题。握着学子们入官之路的莫媚,更是将公平公正发挥到了极致,渐渐地,她全权把控住了大唐文人学子的教育事业。
此前,万邦来朝,她还联合鸿胪寺,同外邦商议了每年交流学习之事,接受海外众多学子访唐的同时,也委派大唐学子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带回新知。大臣们不屑外邦的贫穷落后,深觉莫娴身为天朝上国之官自降身份,丢了大国脸面,没少在李世民面前给她上眼药。谁知,待用外邦技术造出的巨船返回大唐,带回众多大臣们未曾见过的鲜美瓜果和产量颇丰的粮食作物后,他们颇感脸热。然,令群臣们更惊喜的是,使者们还遵莫媚吩咐,凭借天朝上国的威望,同当地统治者置换了其长技,其中数字、天文、炼金甚至医学都有众多优于大唐之处。
见识开阔后,隐隐得意于贞观盛世繁华之景的大臣们,飘飘然的心,总算又结结实实地沉下来做实事。
李世民还聘请了外邦炼金师,同大唐的丹师们,一道研究起当初在禅定山缴获的火药方子。
于莫媚主“外"不同,长孙无忌深耕于“内”。他主张完善了大唐的三省六部制,使得大唐中央政府机构高效地运转。在人口逐渐恢复的大唐,推行均田制,激发了农民们耕种的积极性,促使了农业更进一步发展。
在政治和经济都取得不菲成绩的同时,他还参与了对突厥等边疆少数民族的战役,更是在贞观四年唐军攻打东突厥时,参与了军事部署,最终唐军大获全胜,唐朝版图进一步扩张。
功绩斐然之际,群臣皆以为其野心勃勃,欲把控朝纲、排除异己,谁知他竞又安安分分修撰起了《贞观律》。
李世民任人为贤不避亲,莫媚已官至一品,升无可升,他又将目光瞄准了长孙无忌,坚决要升他的官。
果然,此时李世民振振有词道:“尔等皆为我得力心心腹,有尔等的辅佐,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辅机之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我若因外戚这荒谬的原由就亏待功臣,岂不成了昏君?辅机定不准再推辞!说完竞还做了一首《威风赋》,见证了“二凤”这一外号出处名场面的其媚,频频扶额,李世民却是以为她吃醋了,慌忙解释道:“阿姆是我送出嫁的阿姊,算不得外戚!”
皇上已做到这般地步,莫媚同长孙无忌再不好多说,只能谢恩后相携而去。两人面色严肃的出了皇宫,上了马车,放下车帘后,莫媚卸掉浑身力气,瘫倒在长孙无忌身上嘀咕道:“好好的休沐,已去了半日!”“阿媚想去何处游玩?"长孙无忌瞧着她可爱的模样,心头直痒痒,深觉诱惑她不想回府的长安城,愈发面目可曾。
望着长安街巷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抬眼见那楼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她顿觉累得慌,遂歇了茶馆听书或舞坊看曲儿的兴致,懒散道:“你瞧楼上那些个金发碧眼的,馆中味道定是销魂,还是回屋躺着来得舒坦!”
她不想一时的外向,换来终生的内敛,染得浑身不知香臭,只琢磨了几瞬,就决定如往常般,再咸鱼躺平半日。
于是,下马是长孙无忌抱她下的,进屋是长孙无忌背她进的,连鞋袜、衣裳都是长孙无忌帮着褪下的…似乎有何处不对劲。当她揉着酸楚的腰醒来时,悲愤地喃喃道:“怎比挤花楼、逛街巷还累了?!”
提着水桶进屋的长孙无忌正巧听见,低头笑出了声。淡颜绽出艳丽的花,他脖上红梅朵朵,松散的前禁下隐没点点桃红,她看呆了几瞬,回过神就见他眼中溢满了戏谑。不自觉抿唇,待他兑好沐浴的水后,她俯身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