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1 / 3)
一席话语结束,朱元璋微微点头。
他当然也明白朱标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他是现阶段最合适的继承人。
只是没有想到后面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得归咎于守江山。
不过这或许正中他的下怀。
平民皇帝出身,注定了朱元璋的眼界略显狭窄,只想着高压统治,不敢有任何宽松政策。
但他却忘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王朝,很少都是在高压统治下产生。
社会发展需要生产力解放,国家需要经济农业复苏。
高压统治下人人心惊胆战,活得度日如年,哪来的主观积极性去致力于发展?
即便很多人都以为的清朝是一个对汉人进行高度控制和高压的王朝,实际上少有人知的是,从康熙中后期开始,社会就愈发宽松。
包括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减租、减税、永不加赋等等政策就是康熙时期施行。
还有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的政策极大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等到了雍正时期,进行大量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宽松程度。
特别是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极大减少了民间负担。
而且康熙中后期由于政策宽松,导致吏治**,官员贪腐的事情多如牛毛,也是雍正严查吏治才让政治清明。
可以说乾隆的爷爷主导了清朝的休养生息政策,雍正加大了这个力度,给乾隆前期留下了一个庞大的盛世遗产,这才有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诞生。
虽然朱云峰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厌恶清朝,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只能说雍正的确是清朝能力最出众的皇帝之一,不然的话以乾隆后期的昏庸,以及嘉庆那断崖式下降的国力,带清根本撑不到20世纪初期就得亡国。
现在大明就是这样,朱元璋建国初期,需要通过高压政策来维护他的统治。
比如恢复分封制度以及优待宗室政策,让大明前期出现了藩王造反的情况,让大明中后期养着数十万米虫。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让大明失去了对外贸易通商的机会,也让大明与世界脱轨。
世袭户籍制度,卫所制度,让阶级固化,难以逾越。
设立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让官员和百姓互相告发,以至于人人自危。
大肆杀戮功臣,让臣子与皇帝离心离德。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些政策都是为了符合当时的需求。
像分封藩王是为了取代开国功臣的兵权和职务以及防范和抵御北元的侵扰。
杀戮功臣是为了中央集权。
还有设立户籍以及卫所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和军队。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制度只能满足当时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后来国家发展的需求。
等到后面的皇帝继位的时候,这些原本用于巩固国家的政策就变成了拖垮国家的恶政。
可如果下一个皇帝是朱标的话,那么以他的政治想法,就势必会开始走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路线,从而迅速让大明恢复国力。
所以朱云峰没有撒谎,哪怕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历史验证,可要是朱元璋把朱标带过来治病,没有让朱标因为风寒而死,那么只要朱标多活个三十年,开创个朱标盛世并不难。
朱元璋听了朱云峰的话,唯一不认同的就是对方说自己的政策过于严苛,不利于发展,却认同朱标是当下他最合适的继承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思考片刻后,朱元璋没有在对方评价自己政策严苛上过多计较,而是问道:“你说老四在位期间,为大明灭亡埋下了祸根,是什么祸根?”
“想知道?”
朱云峰笑呵呵地看着朱元璋,语气没有之前那么过于恭敬,反而略有些那种平辈交流的感觉。
朱元璋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然后点点头道:“想知道。”
“那就先吃饭吧。”
朱云峰看了看时间,已经11点多钟,便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我现在又累又困又饿,昨晚上就没睡好,今天早上又折腾到现在,肚子也饿死了。”
他这么说季赫也才发觉自己肚子好饿。
公务员上班时间一般是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也就是俗称的朝九晚五。
但扶贫办却是例外。
基层岗位当中,扶贫办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在以前一直是最大的,没有之一。
特别是山区的扶贫办工作人员,上山下乡,非常劳累。
很多扶贫办的公务员年纪轻轻倒在岗位上,也有很多三十来岁就满头白发,看着像四五十岁,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不过近些年情况好了许多。
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扶贫攻坚工作效果卓著,全国各地脱贫的家庭越来越多,加上考公比以前更加吃香,公务员人数增长,也减轻了不少压力。
季赫算是赶上了好时候,他在蓝沙镇的扶贫工作很多前辈就已经做得差不多。
目前全镇户籍人口7万多人,43个村,1个社区,脱贫人口大量增加,贫困人口越来越少,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