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节 爱信不信(1 / 2)

加入书签

青年与魏老板的攀谈,嗓门很大,秦淮没理由听不到。

所谓官帽,就是四大名核之一。

其稳而庄重,形体雅致,因像某朝的官帽,进而受到追捧。一度有“官帽在手,要啥啥有”的美称。

按照青年的描述,他拥有一对极品麒麟纹官帽。

麒麟纹官帽是一款以外形命名的品种。正是因为它的出现,使官帽成为玩核人的追求的臻美品种。

在山区,一棵野树很难配出一对极品核桃来。故而更显这对核桃珍贵。

看来青年搜罗到这对麒麟纹官帽,也是花费了不小力气,难怪如此珍视。

“唉,爷爷就爱把玩这些玩意儿,可惜没找到可以雕刻五十个意象以上的大师,否则,这会是一个上品礼物。”

赵纶叹了一口气,到了这个年纪,送礼物再珍贵也没用了,珍贵的物品爷爷见得多了。

到了这种程度,一味追求昂贵价值,已经没有任何用处。

必须得投其所好。

否则的话,就算把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抬过来,也于事无补。

说到镇馆之宝,故宫博物院还真永久收藏了一对麒麟纹的极品官帽核雕!

爷爷曾不止一次赞赏过那对核雕,正因为赵纶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所以才会绞尽脑汁送一件核雕当寿礼。

但问题是,找不到有高超技艺的核桃微雕师!

古代那些大师,没有现今的科技,都能完成一件瑰宝级别的雕刻。

现在工具进步了。

而所谓的当代核雕技艺扛鼎人,却无法重现前人技艺。

虽说当世有三位核雕师号称可再现大名鼎鼎的‘核舟’,但实际上,有没有当初王船山的水准……

他们心知肚明。

“如果阎先生未老,他那登峰造极的核雕技术,就能帮你……但可惜,阎先生封刀了。”

魏老板叹息了一声,躺在竹床上伸了伸懒腰。

没办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需要耗费的心血太多,不仅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练习核雕技艺,还需要浸淫各类古籍,系统的学习书法、书画、篆刻……深谙中华的博大文化。

明代王船山能雕刻出苏轼游赤壁、响彻文坛的核舟。

也是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积累。

苏东坡那放舟赤壁的气度,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山野村夫就能表现出来的!

总而言之,想要让一枚核桃化腐朽为神奇的变成一件传世艺术品,作者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

当然,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都可以靠学习积累,核雕师最关键的,还是悟性和天赋。

多一分悟性,那就是宗师。

不巧的是,赵纶没找到理想中的核雕宗师。

“老魏,你人脉广,有没有什么其它派系大师介绍?”

赵纶的急切已经显在了脸上。离老爷子寿辰就只剩六天了,若要找到那样一位宗师,前期的准备工作可能都要三五天,再动手雕刻,能不能赶上还是两说,由不得赵纶不急。

魏老板缄口不言,能推荐的名师都推荐过了,这位少爷的核料本来就奇伟,要求几近苛刻,就算名师,也操持不住。

但除了那几位名师,南北方又有谁能胜任呢?

如果真有隐士,随便一件作品流出,那也早开始在圈内闻名遐迩了,不可能还默默无闻。

“没有了,除了你曾拜访过的名师,我想不出还有谁。”

“几位的技术,确实还行,但……不满足我的要求。用我准备的好料雕刻时,也有数处瑕疵。这种水准,我不放心。”

赵纶脸上蒙着一层失落。

单凭一对麒麟纹官帽,还没珍贵到让老爷子爱不释手的程度。

一枚核雕作品,其价值的最大体现,其实是被一位核雕宗师用巧夺天工的刀技赋予灵魂!

可惜,赵纶遍寻了南北两派才发现,这种宗师,似乎不存在。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啊。

赵纶越想越愁眉苦脸,煞费苦心,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万刀工。我帮你雕。”

秦淮冷不丁插上了一句。

这句话自带让空气安静的效果。

赵纶和魏老板之间的对话像是被不可抗力掰断了一般,陷入尬聊。

“咳咳。”

魏老板放下手中报纸,终于没有躺着说话,而是诈尸了一样挺起来,满脸惊诧。

仿佛是说:小哥你狂得这么理直气壮是认真的吗?

秦淮则是一脸,我这么狂就是理所当然的平静。

完全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若非太过缺钱,秦淮才懒得开口。

况且,相当于浸淫数十年的熟练级核雕技术,十万刀工算贵么?

这只是普通价格啊。

“你说刀工多少万?”

“十万。”

秦淮言简意赅。

赵纶心中升起轻微的不屑,对秦淮的印象急剧降低。

名师级别的核桃微雕技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十年如一日才能练就。

现今的名师起码四十岁往上走。

古代名师从启蒙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