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节 不负如来不负卿(1 / 2)
创作作品,必须等一个明媚的晴天,拥有一个不染尘垢的好心情时才能动手。
就好比古人常常流觞曲水,赏美景赋诗,而传世名作如黄鹤楼记,如兰亭集序,如岳阳楼记,如滕王阁序,都是在‘逸兴湍飞’的情况下完成的。
心情不好莫碰刀,免得亵渎了一块璞玉。
是以秦淮没有立即雕刻,而是选择先沏几壶茶。
古人常称茶为‘醒乡’。
这是有道理的。
泡茶时,精神须得格外集中,置茶、煮水、添炭、冲泡、品饮……
整个过程中,不断锻炼耐心和专注,一分一秒中,不知不觉中,心便能随着呼吸静下来。
所谓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不管是千秋大业,还是万丈红尘,终究抵不过三杯淡酒、一壶清茶的滋味。
一杯酒,醉死万丈红尘,一杯茶,冲淡千秋大业。
红尘俗世,也就在一盏一杯的沉浮间,变得无关紧要了。
心静了,茶也喝撑了,秦淮和商雅收拾茶具下楼。
……
吃罢午饭。
秦淮钻进书房内,书桌上放着宁致远送来的玉料。
伸手轻轻摩挲。
玉质细腻如脂。
手感出奇的好。
一般上等的羊脂白玉玉表面都有细小的‘毛孔’,虽说有毛孔,但实际上,人类肉眼是看不清这些毛孔的,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见。
故而这些毛孔并不影响把玩观赏,甚至还给美玉增添了一丝生命气息。
让人忍不住将其联想成婴儿或绝世美女的肌肤。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古代才会有重度恋玉癖的玉痴每天抱着美玉睡觉。
那是真的只蹭蹭不进去。
……
秦淮一寸一寸的抚·摸着玉料,就像在探索出浴少女的身体。
探索她的胴…体与浮凸曲线,感受她当时是如何被水流冲刷的,她曾经在水下如何呼吸……
尽管如此说来比较玄,但秦淮的确在用心、用触觉去度量。
他有着对世界细节异常的敏感,有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也有着明察秋毫的想象力,叠加起来,在脑海中复刻了这块玉料的细节。
‘这是一件入世作品。‘
秦淮首先下了定义,因为要兼顾立摆和卧放,必须计算落刀的角度必须有立摆和卧放两种情况,使得一片刀痕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这不是自然的趣味。
而是精巧
有了创意,进一步完善并不困难,甚至秦淮还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她变得更有观赏性……
秦淮默默打起了腹稿。
这件作品挺有意思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咚咚。
敲门声响起。
“进来。”
“拍摄不打扰你把罢?”
“没事的,这件作品要求没那么高。”
于是商雅莞尔,悄悄的找了一个适合拍摄的位置。
秦淮小哥哥的雕刻,其实非常适合观赏!
首先雕刻动作流畅,神态全神贯注,侧脸、微蹙的眉梢、偶尔而来的凝视,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手艺人的细腻优雅。
可以看出小哥哥胸中的丘壑在纵横、也可以看出思想的火星在溅射。
可惜……
秦淮雕刻作品,往往就是躲在书房里,任清风明月来观赏。
或许秦淮觉得清风明月更懂他罢。
可惜了这等人间绝色!
静坐了一段时间,秦淮才将玉料立起来,拿起刻玉刀,以玉为坯、以刀代笔、以刻代绘,悄然施展技艺。
细心的人会发现,秦淮雕刻时,很少抛光打磨。
唯一一次使用抛光还是青玉夔龙纹茶具,因为那是生活用具,讲究精巧,故而秦淮在细节处用砂纸摩擦掉了刀痕。
而若平时雕刻作品,秦淮便不会采用砂纸抛光。
这其实也是一种偏门的技法:清刀。
——清刀是一门独立技艺,即完全不用砂纸打磨,亦无油彩覆盖其上,而是任由刻刀雕凿后的形态自然留存于材料表面,使得雕刻师用刀的诸种痕迹展露无遗!
清刀,如同书法写作,需做到心中有物,下刀如神,把雕刻师的功力以及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全部镌刻进作品的痕迹之中。
就像把雕刻过程融进了作品中一样。
如此一来,观赏者可以感受到秦淮的呼吸,感受到刀尖的呼吸,感受到玉料的呼吸。
加上清刀技艺雕出的作品色泽纯正、纹理清晰、刀痕细腻、形象生动。
故而秦淮一直沿用。
当然,这种技艺要求雕刻师的刀工和手法高度娴熟、尤其是手腕不能轻易抖动。
若一位玉雕师无浑厚功力,还是不要轻易使用清刀的好。
强行为之的话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正因为难度高,现代的玉雕师中,也仅秦淮采用这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古老技艺了。
秦淮倒是喜欢这种起源于沉香雕刻的古老技艺。
他很喜欢这种耐把玩,耐品味的雕刻方式。他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