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6(1 / 2)

加入书签

第56章56

从前,朝鲜半岛上的高氏高丽、新罗、百济三国均与大唐交好,看在大唐天可汗劝和的份儿上,也曾罢兵讲和。

这才安宁了没几年,泉盖苏文便总揽朝政,侵占大唐藩属新罗的大片领土。新罗一旦被攻下,也会由此切断百济前来朝贡的路线。这件事放在李二陛下眼里,便成了高氏高丽对大唐权威的挑衅。若真叫泉盖苏文彻底掌控了东北一带,大唐在诸属国眼中的超然地位便会受到打击,且大大缩水;

到那时,一个两个都闹腾起来,陇右、关内、河东、河北诸道都不得安宁,还得疲于出战。

这也是李二陛下坚持要亲征高丽,一举打趴它的最重要原因。高氏高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是东北一带称得上强悍的小国。李世民并未轻视,而是两手准备同时进行。他一边遣使去平壤劝泉盖苏文罢兵;

一边又命太仆少卿萧锐集河南道粮仓余粮,预备入海运输。工部连同兵部加紧打造四百艘运粮船。

最后,再遣营洲都督张俭整装待发,准备在泉盖苏文拒绝撤兵后,就率幽、营二都督府府兵,以及契丹、奚、鞅竭各部先击辽东,看看泉盖苏文作何应对。

这几日圣意连下,明眼人便知,此战怕是避无可避了。只有谏议大夫褚遂良几人,仍在不遗余力的劝阻。“陛下,百姓的日子刚刚有些好转,这等劳民伤财的战事,还需慎重呐。”听说阿耶有意亲征高丽,兕子对那金鸡纳树就更上心了。这种常绿的乔木植物原产于美洲。

按照系统所说,在平行世界,它要到十七世纪才会被法兰西传教士带来,献给了康熙皇帝。

听说,康熙的疟疾便是用金鸡纳树皮的粉末治好的。这种树原本只适合种植在岭南、流求(台.湾)部分地区,但庄园系统分析,千年前的大唐秦岭温暖湿润,有种植成活金鸡纳树的条件。兕子索性大手一挥,拨了一大半的树苗在南山种下。金鸡纳树对土质的要求较高。

除了要富含有机质,还需得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排水俱佳的土壤才行。

这倒是正好撞在兕子手里。

从贞观六年至今,南山庄子上一直都按照她的排布在改良土壤,研制堆肥,终是遇到救急的时刻了。

这次的三千株树苗分为扦插和嫁接两种。

扦插苗就简单些,只是成树上的枝条,嫁接则是芽接的形式,都赶在季春时节,按照特定的间距栽种在穴位中。

“等到盛夏,到了金鸡纳树的花期,还得提醒着宋管事注意施肥事项。”兕子一边思索,一边嘘嘘吩咐松萝。

“花期结束之后,到次年的冬春之交才会结果,但要想采种,就得等到仲春种子成熟饱满之后,质量才会好。”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一一”

介于花果期之间的十一二月,正是金鸡纳树生长缓慢,树皮容易剥离的时节。

这时候的树皮相对干燥许多,正适宜叫大伙儿采收了,以备制成那治疗疟疾的粉末。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得等着树苗成长,慢慢来。兕子奔去立政殿打探了两回,确定今年阿耶还赶不及出兵高丽,这才暂且放下心来。

除了金鸡纳树,她还有“稻鱼经济″的事儿要做呢。前阵子,阿耶给她升了公主府的规格,不仅有了一千多人的府卫,还得了一千二百户的食实封。

这么一来二去,她手下有官位的人手多了不少,又因为多是行伍出身,知晓她在农粮牲畜上的贡献能带来多实际的好处,朝臣好感值自然又是大涨了一波兕子稍一合计,便拿去兑换了稻田鱼、虾、蟹的苗子。今年的水稻已经先一步种好,长势喜人。

这些鱼苗和小虾小蟹的确好养活,单独的稻鱼,稻蟹,稻虾都好说,只是鱼虾蟹混养模式却有些难。

比方说,鲢鱼鱼苗的规格不能太小,蟹类也得先后经过三次的剥皮处理,虾子的数量更得时时关注把控,以免虾蟹二者的竞争关系加剧,不利于其繁衍生长。

甚斟酌再三,兕子决定先在大田养蟹,小田里头分别养鱼虾。大田有大田的好处,一望无垠的水田里头,满是横着跑的肥美稻田蟹。它们的肉质更鲜美,蟹膏粘稠,连繁育产量也会高于小田。唯一的缺点是,大田很容易跑蟹。

兕子带着城阳和新城两个,手忙脚乱地跟宋管事他们一道,在田边夹了一晌午螃蟹。

直到庄户们在周边又紧急挖出高垄,水田里头通以细微循环的活水,跑蟹的情况才算是差不多解决了。

兕子长呼一口气。

有惊无险,有惊无险。

谁知新城忽然吡牙咧嘴,一屁股坐在地上:“啊!三姊姊,我的手被螃蟹夹了!”

兕子和城阳吓了一跳,连忙凑上前去查看。只见幼妹的小拇指上趴着一只丁点大的蟹,大概……大概是给了她一钳子吧?

宋管事和松萝连忙上前,帮着摘了螃蟹,就要去寻太医上药:“别看这是小螃蟹,夹人可疼呢。新城公主这小指已经红了,安全起见,还是请太医来瞧瞧,上药才是。”

一番折腾之后,回到宫里已是暮鼓时分。

所幸,新城的手指没什么大碍。

“阿耶为城阳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