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1 / 2)

加入书签

第24章024 香樟套箱制作完成

陈卫民这一周时间,可以说是非常辛苦。

刚开始第一天的时候,因为他不放心把钱直接让那群小孩拿着,所以去各个村里收破烂,都是小孩们撒泼打滚,带着卖家一起找他。然后他有看上眼的,挑出来给钱,看不上眼的不要。可这样效率太慢不说,还容易得罪人。毕竟人家大老远拿着东西来了,可你竞然不要。

那你不是坑人的嘛。

第二天,他挑了几个比较靠谱稳重的男孩,一人发两块钱,让他们自己去收。

至于收什么,怎么收,陈卫民干脆直接转达了陈茉的意思:跟着感觉走。破烂能有多便宜呢?

五个小孩,一人两块钱本钱,收了一周,每人手里还都差不多能剩一块钱。也就是说,五块钱收来的破烂,堆满了农具制造厂的小半个仓库。据说到后来这两天,陈卫民借用了农具厂拉木材的板车,一车一车的往农具厂里面拉。

若是往常,遇见这样的事情,李光明肯定得气死。可这次他什么都没说,也懒得管。厂子都不是他的,陈家四小子想做什么,自然是和他无关的。

只是这会儿,陈卫民一点都不觉得累。

陈茉脱口而出的大明宣德炉,让他精神一振,立刻追问道:“大明宣德炉是什么?”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之所以前缀大明二字,是因为广泛意义上的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

据史书记载,这批由朱瞻基亲自监督完工的宣德炉,仅有3000座,当时大部分都陈设在宫廷,小部分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达官显赫之流。而真正的真品宣德炉,在收藏界名头极为响亮,几十年后的拍卖行里,更是叫出了最少数百万,动辄上千万的价格。略作解释宣德炉的由来,陈茉犹豫片刻,说道:“真正的宣德炉,我也没见过,这个是不是真的,我也说不清。”

陈卫民闻言,很是失落。

“这个应该不是真的,但也不能说是假的。”姐弟二人沉默的时候,邵琛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进来,盯着桌子上的炉子瞧了会儿,说道:“你这个,肯定是赝品,多半是明清产的,但看着色泽和样式都不差,算是能值点小钱。”

对于突然进来的邵琛,陈卫民显然是有些反感。这个家伙,一直围着他三姐转悠,很显然是没安什么好心。于是他撇了撇嘴,不服气道:“你说它是假的,难道它就是假的了?”“我之所以能断定你这个炉子是假的,不是因为我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我家就有个真的。”

邵琛笑了笑,似乎并没有察觉到陈卫民的敌意,和煦道:“现在你这个炉子,虽然是赝品,但是也有百多年历史,制作也很精美,想来能卖出去个三五万。如果你有意卖的话,我可以买下来。”三…三五万?!

本来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跟邵琛呛一顿的陈卫民惊呆了,他瞪大眼睛,似乎有点没搞明白状况,茫然地问道:“你说值多少钱?”“保守估计是三万吧,如果拍卖操作得当的话,能叫到五万也说不定。“邵琛微笑的看着他,带着鼓励:“你很有天赋,能凭感觉抓取到真宝贝,如果你愿意的话,这个香炉,你可以卖给我,以后还有什么宝贝,都可以来找我。”邵琛说得十分认真,反倒是让陈卫民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识看向陈茉。陈茉笑了笑,说道:“这个是你自己捡到的宝贝,和我没有关系,我也不会替你做主,所以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意思。”陈卫民点了点头,嘴巴抿得紧紧的,可以看得出来,他此刻的心里,正在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

半分钟后,他颓然的低下头,小声说道:“我不想卖。”三万或者五万块钱,只要不真真正正摆在他的面前,对他来说都是个冰冷且陌生的数字。

但是眼前这个香炉,他真的好喜欢啊。

从一大堆一大堆的废品里面,寻找到一件别人都看不出来的宝贝,那种滋味,真是美妙。

对于陈为民的回答,邵琛并不意外,他表示理解:“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件炉子,也很喜欢古玩淘货。我虽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点皮毛,等我这周回县城里,让家里人邮寄一点相关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考古教授的笔记,你可以慢慢学习。”

陈卫民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咧开嘴傻笑:“谢谢邵哥。”这称呼,瞬间从你,升级成了邵哥。

陈茉在一旁颇有些无语,刚好对上邵琛的视线看过来,对方朝她挤了挤眼睛。

小舅子攻略完成。

等离开了库房,陈茉说道:“我怎么不知道你这么厉害,一眼就能断定宣德炉真假,连上手都不用,还能随口估出来赝品的价位?”“辨别真假倒是容易,毕竞我家确实有一件真的,你这件确实并非真品。至于这炉子什么时候产的,值多少钱,我肯定是看不出来的。”邵琛耸了耸肩,丝毫没有愧疚感:“我看你弟弟,对于古玩淘货,是真的喜欢,眼睛里面都泛着光。那我就充当一回骗子,给他树立一份信念吧。梦想不应该被辜负,尤其是少年的梦想。”

陈茉无语,忍不住问道:“那万一,刚才卫民要把这假炉子卖给你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