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9章 寒衣节问何家的传承,发准考证了(1 / 3)

加入书签

第409章 寒衣节问何家的传承,发准考证了

在事件后,教员主动登门拜访余云岫,想知道他为什麽会在大会上提出废除中医的主张?

余云岫解释说,他的真实目的是要引发全社会对中医改革的重视。

如果不采用这麽激烈的方式提出问题,就很难推动中医的深刻变革。

然后他更是拿出了自己赶时间写好的改革方案。

里面提出,以后要在中医院校开设解剖学丶生理学等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保留中医经典课程。

随后教员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支持他废除中医的贺丶王这两位被免职的副部长。

余云岫说,这两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法过于激进,认为医学改革应该采取渐进方式,不应该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这些发言和他在大会上说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教员并没有在意这个,因为余云岫的言论在西医中很有市场,本着团结中西医的方针,谈话后不久,卫生部大会再次召开,余云岫被聘为研究院顾问,参与研究制定中医改革计划。

随后,他一直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改革方针。

一直到六年后,余云岫在沪上逝世。

后世对他正面评价是具有爱国思想和报国之志,在中西医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其医学改良思想和倡导医学革命的精神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负面评价则是他一生主张废除中医,表现出强烈的西化思想,其思想和行为剥离国情,落入了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的怪圈。

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之子施小墨,评价他做的废止中医行为:

「是一场建立在无知基础上的闹剧,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把中医药在华夏几千年文明史上的辉煌一笔抹杀。」

后世《环球人物》则是评价:虽然《废止中医案》最终被取消,但对中医的打击是巨大的。

余云岫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否定,差不多为当时的舆论界所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讲,余云岫还是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正因如此,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个时期,轻视丶歧视丶排斥丶限制丶打击中医的政策和言论不断出现。

而等到二十一世纪,中医们都发现中西医结合有问题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余云岫在三次废除中医失败后的后手,已经在他去世前就埋下了。

这位近代第一中医黑,实至名归。

只是这次,从未来回来了个方言。

余云岫埋下去的手段,随着《中药炮制学》问世,已经被挖下了第一铲子。

后面的中医生高校学生们,方言会让他们知道,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根本没办法结合。

余云岫是针对中医高校教育下手,方言则是照着他的手段,又倒着来一遍。

……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几天,来到十一月十一号。

这天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

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

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这也是华夏传统的祭祀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十月一,送寒衣」的习俗除了前十年期间中断之外,始终断续存在,只是礼仪较过去简化了许多。

方言家在昨天就去买好了寒衣纸。

其实就是冥衣铺子胡烧活的彩色腊画纸,然后裁剪成布匹形状的长条。

有粉的,有白的,有青的,有黄的,有红的。

上面有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

另外还有一些纸糊冬装,冥钞纸钱。

这些东西准备好之后放在一个纸包裹里。

然后家里人会找个人少的十字路口,用灰撒上一个圆圈,在圈内焚烧寒衣,给这些逝去的亲人。

方言家也算是高知家庭了,不过依旧保持着这个习俗。

今年冥衣铺子一开门,大家就知道能举行这个活动了,于是不少人都开始购买,纪念追思家里的亲人。

方言家里准备了好几个包裹,有给爷爷奶奶的也有给太爷太奶的,还有给外公外婆的。

最后还有给家里老五那丫头的。

等到天黑后,一家人来到胡同口的十字路口。

街坊邻居们都到这里烧纸祭奠,他们也随大流。

老娘从布袋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灶灰,缓缓的在地上撒出一个不太规则,但足以围住焚烧祭品的圆圈,圆圈仿佛是隔开了阴阳两界,庇佑着仪式的进行。

老爹从旁边捡来了几块碎砖头,搭建出一个简易的小灶状。

这样方便让祭品更好的焚烧。

方言和朱霖倒好酒,摆好供果,馒头,还有一大坨的猪肉。

大姐和大姐夫在一旁,把香点好,每个人手里都塞了一把。

老爹老娘带头,朝着圆圈内拜了三拜。

接着将香插在圆圈边缘,老爹和老娘就开始低声呼唤了几声长辈们的称呼。

最后叫了一声老五。

接着老爹把祭品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