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2(1 / 2)

加入书签

不定还认为你是来砸场子的。

安娜微微瞪大眼睛,她说:“原来这些期刊收稿子还分流派?”

“差不多是这样的。”乔安说。

这年代创办期刊的人,要么是以创收为目的,将发行刊物当做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但再怎么唯利是图,底层的打工人总是要顾忌一下出资人的个人喜好。

要么就是作为一种政治倾向的宣传手段了,这样的话,当然要选择符合己方思想的文章了。

如此一来,自然有了派系之分。

乔安发现安娜对这方面一无所知,就耐着性子为她介绍了一番。

安娜并不知道,乔安这次为她讲解的诸多刊物都经过了细致筛选。

鉴于两个世界的细微差别,这个世界如今还处于发行状态的知名刊物与她记忆中有所区别。保险起见,她甚至把这些期刊最新发行的那几期挨个买了一份,看看他们的思想倾向有没有改变。

她为安娜介绍了七八个现在风头最盛的期刊。

但她认为最有可能会连载《克莱采奏鸣曲》的刊物,只有两个。

一是《现代人》,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要是提到它的创刊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估计就纷纷恍然大悟了。当然,普希金此时去世已久,但刊物的现任继承者凶猛不减,原世界中编辑都被捕入狱了,都能顶着压力将刊物照发不误。

乔安特地搜集了下近期的新闻,没听说《现代人》有编辑或撰稿人出事,那看来它距离停刊还早得很。

二是《钟声》,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赫尔岑,同样凶猛的他另辟蹊径,他在英国将刊物印刷好,然后直接走[私进国内。

原本名单里还有《俄国导报》,乔安的记忆中陀翁和托翁都曾在上面发表过小说,只是没想到这个世界的它不仅创刊时间提前了数年,而且更早地向贵族投了诚,这让乔安不得不更加谨慎以待,思考片刻后她还是将它剔除了备选名单。

这一讲解,就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安娜听得极为认真,有那么一瞬间,她甚至觉得吉蒂在侃侃而谈时好似闪闪发光。

她心底分析着这几家报刊的优缺点与收稿倾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

两个月后,乔安拿到了新出刊的《现代人》。

她翻了翻内容,毫不意外地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熟悉至极的小说名——《克莱采奏鸣曲》。

乔安快速浏览了一下上面登载的内容,发现这上面的内容与她之前看到的手稿略有不同,小说情节并无改动,变的是语言,措辞与之前相比要更为委婉一些。

她忍不住失笑,看来哪怕是激进如《现代人》,都没能抗住这如流矢暴雨般仿佛自带嘲讽技能的文字,让安娜她改稿去了。

与此同时,那些私底下的议论仿若贝加尔湖冰面下的水底,暗流涌动。

第267章 安娜·卡列宁娜

《克莱采奏鸣曲》的篇幅并不长。

出乎乔安意料的是,在作品连载的整个过程中,居然堪称是风平浪静,没有登报对峙的文学点评,一切有关它的批评与赞美都好似不约而同地在一切刊物上隐身了。

然而身为《现代人》的同行,乔安却清楚自从《克莱采奏鸣曲》开始连载,期刊的发行量翻了三倍有余。

她参加的茶话会、舞宴上,总能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听到有人提到《克莱采奏鸣曲》里的人物、情节、对话。

刊登它的那几期《现代人》,被相熟之人互相借阅。甚至有人托乔安之手,问她是否认识《现代人》的编辑或者印厂,有没有门路弄到几份。

这部明面上没有掀起任何风云的著作,私底下却悄然风靡了一切社交场合。

直到连载结束的时候,发表于各个刊物上的文学点评,只在极偶尔时才昙花一现。乔安看过报纸上刊登的点评,数量不多,但她在安娜的拜托下都很用心地收集了起来。

“劣质的文字里充斥着对婚姻的错误幻想。这满是滑稽的情节,这不是小说,而是一个变态可鄙的老学究的疯狂呓语。”

“萨沙是谁?他到底是继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的又一任暴力狂,还是对当代婚姻关系的反思者?”

乔安心有所悟,这显然是审查官的意思,估计他们也在担心引起讨论后,会进一步扩大阅读量,于是连针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性文章都限制性刊登发行了。

果不其然,这一天安娜告诉乔安,她的责任编辑告诉她,她的这部作品恐怕无法以单本的形式出版了,不过她要是想要些那种典藏本,他倒是可以联系一下印厂,只是这种版本的书籍造价太过昂贵,比传统意义上的精装本还要更贵一些,他不建议她印刷太多这种典藏本,以免出现压仓。

这种不暴露住处却能与编辑联系的方式,还是乔安有一次在闲聊时状若无意地告诉安娜的。

很多旅馆都有着代收信件的业务,这个时代的邮差们投递信件的范围有限,那些来去匆匆的旅客、住址偏远或是没有固定住处的人们,有时会把通讯地址留到旅馆,当然,取信时难免要给些报酬。

“想要让人饮下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