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1章 京师廷议(2 / 2)

加入书签

也能慢慢的汇聚成江海,试问,有此工程,还用担心干旱吗?”

朝堂内落针可闻。

满朝文武不是不知道,只是都不敢提。

一是因为他们很多人背后或者暗地里,多多少少都和李昭有些冲突,或者说是利益冲突。

一个权力中枢要想掌控天下,靠老百姓是不够的,他们靠的还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和乡绅,以及保长里长。

这些人都是地主阶级,他们底下养着无数没有登记在册的黑户和奴隶,这些都是他们压榨的对象。

倘若工具普及了,那以后还怎么奴役更多的老百姓?

二是因为他们也不敢,别看当权者有时候提出建议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有些话说出来,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远非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

就像工具推广,看似好像很简单,可真的推广下去,如果遭遇了阻力,怎么办?

掌控依靠当地的士族、名门、乡绅来进行管理。

如果阻力很大,朝堂难道要从上到下撸一遍?

就算真的可以撸,撸完后人都没有了,国家谁来治理?

有才干的人,有能力的人,除了科考进入仕途的人,基本都是这些人来把控的。

武皇能用的又有多少?

三是成本太高,除非满朝文武集体通过这个议案,且都觉得非实行不可,这样阻力才算小,可一个简单的工具推广往往也是涉及颇多。

就单说推广的成本,倘若普及全国,需要的钱财、匠人、木料、铁料又有多少?

前往各处分发时,又要有多少粮食、运输车队等等的损耗?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因为在李老将军提出来后,竟然没人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