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永恒的涟漪(1 / 2)
正是这时,大荧幕内,江哲微笑着开口了。
“好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大概率是球形的,且诸多证据表明它是。”
“同时,更证明了一个真相:无论未来我们科技有多么的发达,我们无论如何在宇宙内如何疯狂的跃迁,跳跃,我们都始终无法离开这个球形宇宙。”
“如果我们生活在球形外的宇宙表界的话,那么我们就能离开这个宇宙看看宇宙之外的地方。”
“而我呢?”
“我认为,宇宙它是球体+平坦的组合型的。”
“稍后作解析。”
这话一出,令海量物理学家眉头一皱。
复合型的宇宙模型?
虽江哲没有继续解释下去,却已经让专家们沉思。
平坦和球形该怎么组合成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形状呢,这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面对镜头,他感慨地摇了摇头,“至于我为何那么认为,请诸位静听!”
“我们之前讲过宇宙循环理论。”
“宇宙,它,起源于量子真空,然后是一个接近无限大的宇宙奇点,奇点爆炸后,形成可观测加不可观测宇宙。”
这个宇宙循环理论,对观众们,专家来说,不陌生。
往期节目,江哲针对其讲过,因此无人质疑。
“所以,我们的宇宙其实一直都是在循环的。”
“只是,它究竟循环了多少次呢?”
他眉头一皱,连连摇头,“即使是我也分不清,但有诸多存在于宇宙内的证据表明,它循环的次数已经超过了人类能够想象的极限次数。”
“不多谈它,现在,让我们回归首次宇宙形成,首次宇宙爆炸的模样。”
“请大家回到宇宙诞生之初。”
“现在,各位附近一片黑暗,有的只有躁动不安的基础粒子们,在疯狂的闪烁,挪动,聚合。”
听到这些,观众们下意识地闭上了双眼,脑海中模拟着这幅画面。
同时,画面内的江哲的声音继续引导着他们进行想象。
“不久后,奇点出现了。”
“一个巨大且秘籍的白蓝的奇点出现。”
“紧接着,突然‘砰!’的一道无声的炸响相继出现。”
“这是宇宙的首次诞生,这无数的基础粒子向四面八方扩张了无数个年,然后才形成了星云,璀璨的星系,星系团,恒星出现了,行星出现了,无数个彗星也相继而出。”
“随着时间的疯狂推移——约莫1万亿年理论的寿命左右。”
“宇宙的寿命迎来了终结。”
“宇宙内的一切物质都陨灭后,又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类奇点的原初黑洞。”
“这个难以想象大的原初黑洞,会重新吸收附近的一切物质。”
“但是,我有一个问题。”
他面对镜头,竖起一根手指,“请问各位:这个原初黑洞,真的能吸收掉全部的物质吗?”
“甚至第一次宇宙陨灭后的原初黑洞,真的能吸回那些在首次宇宙大爆炸最外面最外面超光速膨胀的波纹吗?”
此话一出,令海量观众陡然睁开眼,弹幕迅速爆发。
“什么意思?”
“原初黑洞能吸最外界的波痕吗,这是啥意思?”
“其实很简单的,就是第一个宇宙大爆炸的膨胀速度远超光速,这个远超光速肯定有个最外界的波痕,这个波痕且在宇宙的四面八方在运动对吧?”
“对对对,是这样的。”
“江老师问的是:【原初黑洞能否吸收回那些坐落宇宙四面八方的超光速波纹】。”
“这...有点难啊,我一个初中生怎么可能知道?”
“所以真相是啥,这巨大的原初黑洞是否能吸回那些波痕呢?”
正当有观众这般询问时,江哲直接给出了答案:“不能。”
“原初的黑洞,无法吸收宇宙四面八方那超光速的波纹。”
“或许各位难以理解。”
“大家继续想象一下!”
此话一出,所有观众与专家们再度闭上双眼,一边想象一边听讲。
“举个小例子:”
“我在河面上抛下一块石头。”
“石头溅起的涟漪向四面扩散,我给这条河10秒的时间,这个涟漪扩散了近10几米远。”
“大家可以清晰地发现——石头落下水面的一瞬间,石头附近的波纹的范围是很窄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波纹是不是越来越宽,越来越大,直到水面的波纹消失在了我们的肉眼里?”
随着话落,人们连连点头。
确实如此。
将一颗石头扔进水里。
起初的波纹很窄,速度很急;随着时间推移,速度变缓,但波纹的范围会相继扩大。
突然间!
人们不约而同地睁开眼。
这...
岂不是在说宇宙大爆炸?
宇宙爆炸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速度超越了光速多少倍,难以想象。
直到此时此刻,宇宙依旧在膨胀,但可以清晰地发现——膨胀的速度远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