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后嗣问题(4 / 4)
想过要去普渡众生的。
至于道教、道教就更别说了……
这并非是贬低某一宗教,而是就其表现而言,公教会和正教会都表现出了强烈的领导给予指导意见】这一特质。
而非亚伯拉罕系的宗教,特别是东方宗教们,则似乎表现成群众进行积极反馈】。
其中公教会由于有罗马教廷作为领袖,领导给予指导意见】这一特质更是被发扬到淋漓尽致。
在公元6世纪之前,基督教其实也曾有过转世轮回的概念,但在第二次君士坦丁会议中,又被废除并宣布为异端学说。
类似的例子,其实相当多,对于基督教来说,教义按照传教需求来解读,并且强制统一是理所当然的。
但在其他非亚伯拉罕的宗教体系中,这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等到七大圣事,被总结提炼出来后,基督教便力求让一名信徒,从生至死都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里。
拿盖里斯当下做的病人傅油来说,如果西比拉死了,那就是蒙主恩召,因为临终圣事进入炼狱或者天堂。
炼狱也并非地狱,而是在洗涤罪之后,可以前往天堂。
如果西比拉活了,那么就是主怜悯她,给予了她补赎自己的机会。
非亚伯拉罕系的宗教不是说不存在这种情况,毕竟如果做不到类似这种事的话,早早就在历史中被淘汰了。
但相对来说,非亚伯拉罕系的宗教,并没有表现的这么强制、这么统一、这么的明确,并且从创立之初就如此设计并执行。
这就使得基督教,特别是天主教,在历史长河中,不论时代怎么变革,都有一席之地,占据着世界宗教人口数量之最。
盖里斯上辈子也和其他人讨论过一个话题,那就是天主教的教士独身教义。
禁止教士结婚诞生后裔这件事,虽然在执行层次上并不能完全做到。
但大批量的教士,也确实是自愿断绝了血脉,从而使得教士群体,并没有大批量的产生父死子继,世代相传的现象。
在教士群体本身并不父死子继的情况下,其就业岗位,理所当然的就被贵族看上,可以拿来安排家中次子或私生子。
这使得贵族与教会之间,并非什么对立姿态,不存在说你死我活,而是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甚至于不少来自下层的信众,都能因为上层绝嗣,留下了空余的位置而爬上去,从而取得另类的上升渠道。
一说到绝嗣,盖里斯其实也是有许多思考的。
欧洲的情况同天朝,区别确实是相当大的。
确实也有某些魔怔的国王,就是想要一个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
但大多数人,并不算真正在意血脉上的传承。
拿“好人威廉”举例,作为一名西西里国王,自己老婆不能生孩子,罗杰二世的合法血脉要全部断绝,他是一点都不急,连情妇都不带去找的。
这一点和天朝表现的截然不同。
天朝的情况,盖里斯也是有所理解,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可能是来自于死后世界的认知。
东方天朝的死后世界认知,就传统来说,在周代以及周代之后,就开始明确表现为一个事死如事生。
一个人想在冥界活的舒服,就需要有人祭拜。
除去某些“神”可以得到大规模的供奉,死人所能得到的祭拜,基本上都来自自己的后嗣。
这就导致,每个人都拜祖宗,但只要自己留下血脉,自己就会变成祖宗,也会被人拜,从而在冥界过的还算舒坦。
而且自己越有钱,功名越高,在社会金字塔中爬的层次越高,自己的子嗣就能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祭拜。
这对于天朝人来说,就产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是对血脉传承的执念,一个是对自己社会地位导致绝嗣、难有人祭拜的忧虑。
血脉传承的执念,会导致一个很特别的后果,拿武则天举例,涉及到武家是否要继承皇位这件事的时候。
武则天下意识的一个反应就是,自己的侄子们终究是有他们的母亲需要祭拜,等自己死后,武家如何对待自己,其实是一个未知数,这是非常容易让人忧虑的事。
自己作为李显的母亲,不论自己犯下过多少问题,李显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那么李显就必然要祭拜武则天。
这点在之后也得到了证实。
神龙元年,神龙革命之后,武则天退位,并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年八十二岁。
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对于死后世界未知的恐惧,促使着人类,在对待死亡这件事上,都格外慎重。
天朝的先祖祭拜,提供了一个非常符合人类下意识经验的解决方案,但似乎也导致了对血脉传承,有着其他民族宗教难以理解的执念。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