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章 超级工厂(2 / 3)

加入书签

“到时候,会多出一片大约有1000万平米的新空间。”

“应该足以用来建造一座初期的超级工厂。”

“然后再加上生产超级工厂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两边可以同时进行。”

“这样算起来。”

“10天后,在地下第7层正式挖掘完成的那一天。”

“超级工厂应该也能同步搭建的差不多,可以正式的开始运转。”

这对于苏武来说。

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真正将整个农家小院避难所,转变为大型工业生产基地。

到时候,产能爆发之下。

说不定短时间内,就能将从各个避难所中掠夺过来的海量资源消化大半。

制造出数以万计的机器人和成百上千支商队。

真正拥有鲸吞一个,乃至数个行省的人口和资源的能力。

当然,在建造超级工厂的这十天里。

苏武也不是什么其它事情都不做。

在岗开市的七支商队。

其中的四支,将会利用这段时间,简单维修从江河市到余安市周边的那一条将近800公里的道路。

虽然说即使不维修,也不影响商队的通行。

但遍布裂缝的崎岖路面和顺畅的道路之间,终究还是有些不一样。

后者多少能够提升一些商队的行进速度。

而这速度反映到运输效率上。

就不亚于增加好几十个百分点的商队规模。

另外三支商队。

则会作为开路先锋,首先去接收余安市周边那些仍然掌握在官方手中的避难所。

然后以其为基地。

一边就地加强防御,整合内部人口的秩序。一边侦查周围势力的情况,制定作战计划。

方便后续大部队抵达的时候。

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直接将所有抵抗力量一网打尽。

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

但是因为那遥远的距离,以及待接手的那些避难所本身惊人的规模。过程注定会异常繁琐。

搞不好10天下来,都不一定能彻底弄好。

“先能完成多少算多少。”

“必要的时候。”

“活跃在东南区域的那26支商队,也可以分出一半以上支援过去。”

“然后还不行的那部分,等超级工厂建造完成,有了足够数量的机器人军团后,再慢慢处理。”

为了消化一个行省数千万的人口与资源。

苏武愿意付出足够的耐心,并投入足够多的先期成本。

“另外,还要再造三座通讯信号塔。”

“把余安市周边的主要地区都覆盖进去。”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这是一切行动的先决条件。”

“不然,等后续机器人军团开进过去,就会更麻烦。”

通讯始终是苏武最大的弱点。

一旦切断与江河市大本营的联络。

苏武所有在外地活动的机器人,战斗力都将衰减大半。

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固定程序运行。

风险系数直接拉满。

所以,在展开大规模的对外行动之前。

必须淘汰临时通讯线路,铺设更加稳定的通讯信号塔。

当然,即使是通讯信号塔。

也算不上绝对的安全。

最好的通讯方式,是采用位于星球轨道上的通讯卫星。

对于这一点。

苏武目前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些突破。

就等超级工厂建造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的尝试。

确定了未来的主要发展规划。

苏武并不能闲下来,依然还有大量不那么重要的事务等待他去处理。

就比如对东南区域,已经发展到200多座的大小矿场。

根据开采难度和价值,倾斜不同的劳动力进行分级开发。

对已经是一座庞大地下城市的农家小院地下第7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增加绿化,以及通过街道上方的天板。

建造避难所内部短距离通勤所用的轨道列车。

为应对超级工厂所需要消耗的巨额电力,提前让小型核电站增加发电机组等等。

这些事情同样影响深远。

一般人,甚至晨昕都无法做主,需要苏武亲自去作出最终的决定。

而随着这些事情的推进。

苏武的综合实力,开始悄然以一种外人无法想象的速度,飞速的增长起来。

从一个个领域,一点一点的接近,并超越其它超级城市。

公元2035年1月。

在末世中的第一个新年过后。

地表上。

寒风依旧肆虐。

温度从平均零下40多度,缓慢的降低到零下50多度。

逐渐将万物凋零的世界,推向更加冰冷的深渊。

但在这理应万物沉寂的时期。

在余安市的周边。

那数以十万平方公里计的广袤平原地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