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三路伐魏,刘备让孙权怕了(6k)(3 / 4)
汉帝禅位,就意味着汉室已灭,刘备要想取得大义,要么拥立宗室为新帝,要么自立为帝,以此来获得名正言顺的伐魏大义。
而如今,灵帝一脉一死一禅,宗室中也无人比刘备的名望更大,故而我以为:刘备在成都极有可能称帝了!”
张昭倒吸了一口凉气:“伯言,你的推测是否太胆大了些?刘备一向自诩为汉臣,天下心向汉室的义士也认定刘备为汉室忠臣,故而一直在曹魏内部为刘备制造北伐的机会。
如今汉帝虽然禅位但并未死亡,依旧以天子之礼郊祭;刘备若是直接在成都称帝,岂不令北方心向汉室的义士寒心?
即便要取得大义之名,也应该遥尊灵帝一脉子嗣,如项羽尊怀王以从民望,而非自立为帝损害民望。”
朱然冷笑:“刘备一向假仁假义,口上喊着刘璋是兄弟,却暗地里夺刘璋的基业,德薄如此,又岂会真的效仿项羽尊怀王?他能在汉中称王,就能在成都称帝!”
步骘也道:“我赞同伯言的猜测。倘若关羽真有取石阳之意,不可能只调用这点兵马。
否则至尊兵指夏口联手文聘,足以将关羽围在石阳,纵然不能灭了关羽,也能引荆州大半兵马来石阳驰援。
如此也就给了曹仁南下的机会。
以关羽的智慧,不可能猜不到攻打石阳的风险,足见关羽笃信南郡不会有失。
再者。
假如刘备称帝,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北伐建功,让天下人都知道汉室的大旗还在。
顺着这个思路,就不难猜测出关羽攻打石阳的真正用意。”
“襄阳!”
“襄阳!”
“襄阳!”
步骘、陆逊、全琮异口同声!
张昭也反应过来,惊道:“莫非在南郡的,是刘备!”
陆逊凝声道:“唯有如此,关羽才敢肆无忌惮的攻打石阳城!刘备到了南郡,刘封必会返回新城,若我料得不差,刘封也协同出兵去打南乡了。
刘备,要分曹仁之兵,然后趁着襄阳兵力薄弱之时,亲征襄阳,以此来打出汉室新帝的威望!
只要刘备赢了,真正心存汉室的人,是不会在乎刘备是否是灵帝一脉,也不会在乎北方那个山阳公是否还活着。
所以这一战,刘备必须赢!只要赢了,刘备就会被真正心存汉室的人视为光武在世!又岂会损了名望?
这是一场豪赌!一场属于刘备的豪赌!”
众人沉默。
虽然猜到了刘备的意图,但刘备三路伐魏带来的强烈压迫感却让众人感到如山一般沉重。
“绝对不能让刘备夺得襄阳!否则至尊危矣!”孙皎涨红了脖子,赤着眼睛呼道。
这回。
顾雍没有再呵斥孙皎。
方才呵斥孙皎,是顾雍觉得孙皎没立过什么功劳就妄言攻伐,那是在纸上谈兵不知所谓。
而现在。
陆逊、全琮、步骘,齐力猜到了关羽攻打石阳城的真正意图,让顾雍也不得不慎重的去权衡利弊,思考江东未来的生存方向。
曹丕如今称帝尚不足一年,境内心存汉室反感曹魏的比比皆是,即便是被迫当了大魏臣子的文武,也有不少人对曹丕代汉心有不满。
若真让刘备一路高歌凯进拿下襄阳,势必会再令汉水以北的反魏势力士气大振。
到那时。
刘备或许会趁势拿下宛城,威逼洛阳也说不准。
这个时候。
江东的孙权势力就会变得极为尴尬了。
坐山观虎斗的前提是,得有下场厮斗的实力。
狐狸是没办法参与老虎之间的厮斗的,轻易下场的结果就是被老虎撕碎。
不仅顾雍没有呵斥,陆逊、步骘等人也没再发言。
孙权心如明镜,淡淡开口:“刘备称帝一事,尚且只是猜测,打探清楚后,再作计议。
子瑜,近日听你提及,诸葛亮无子,有意认你次子诸葛乔为养子,就劳烦你以入成都商议为名,暗中走一趟南郡。”
诸葛瑾应诺。
孙权又令众人退下。
不多时。
全琮又独自返回。
显然。
全琮看明白了孙权的顾忌,有些事不能当众讨论。
“子璜,你来见孤,可是还有话要说?”孙权明知故问。
全琮凑近,压低了声音:“至尊,刘备如今势大,若让其得了襄阳,或会先灭至尊,再行伐魏。至尊不可不防。”
全琮的担忧,孙权也有同感。
曹魏在北方经营日久,不是能轻易北伐的。
若要北伐,就得先除掉后方威胁,而刘备后方最大的威胁就是孙权。
不除孙权,刘备就得时刻担心后方有失而不敢深入北方。
可不深入北方,北伐就难以建功。
将心比心。
换做孙权是刘备,在孙权有两次偷袭的前科在,也会优先除掉孙权的。
这也是孙权坚持要将治所迁徙到鄂城的原因。
只有在这个曹孙刘各占一部分的江夏郡,孙权才有玩权谋的机会。
“你有何良策,可直言道来。”孙权深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