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3章 武宁军乱(2 / 4)

加入书签

少贩卖香料,尽管无人统计,但香料价格有多昂贵,王宗实十分清楚。

毕竟就单说他府上,每年就大概要消耗近百斤名贵香料,价值数千贯。

倘若长安其余官员也是如此,那刘继隆确实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么想着,王宗实正坐起来,郑重询问道:“他可曾表露过对朝廷的态度?”

眼见王宗实问到关键,杨玄阶沉声道:“据大郎所言,刘继隆对朝廷态度平淡,并无明显异动。”

“但他手握如此重兵,难免让人心生疑虑。”

王宗实闻言,稍稍松了口气,但神色依旧凝重:“态度平淡……倒也未必是坏事。”

“只是这四万精锐,终究是个隐患。”

杨玄阶点头附和:“正是如此。”

“这刘继隆虽未表露异心,但兵权在握,加上大家几次提出讨平陇右之言论,难保不会有人从中挑拨。”

说到这里,杨玄阶再度作揖,语气郑重道:“内相,此事需早作打算。”

王宗实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二郎放心,此事我自有安排。”

“倒是你家大郎既然与刘继隆以贩卖为由往来,那倒是可以继续留意刘继隆的动向。”

“定当尽力。”杨玄阶点头道:

“不过,刘继隆为人谨慎,恐怕不会轻易露出破绽。”

王宗实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如今朝廷内外,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二郎,你我需同心协力,方能保朝廷安稳。”

杨玄阶郑重道:“内相所言极是,某虽不才,但定当竭尽全力,为内相分忧。”

王宗实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恢复了那副慵懒的神情,笑道:“正事谈完了,二郎不如留下来,一同欣赏新曲如何?”

杨玄阶拱手道:“多谢内相美意,只是军中还有些琐事需处理,改日再叨扰。”

王宗实也不强留,挥了挥手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不留二郎了……来人,送客!”

杨玄阶起身告辞,走出中堂时,耳边又响起了乐师的演奏声。

他脚步停顿片刻,却又立即接上,跟随仆人向外走去。

即便如此,他心中依旧难以平静。

刘继隆的四万精锐,如同悬在关中头顶的利剑,若是宫里那位至尊执意讨平陇右。

届时就算刘继隆不愿谋逆,他麾下诸将恐怕也会帮他谋逆的。

马车缓缓驶过长乐坊的街道,渐渐消失在街道尽头……

在马车消失之时,一匹快马也急匆匆从通化门闯入长安城内,朝着南衙加急赶去。

半个时辰后,快马背上的旗兵翻身下马,将加急的帛书交给了南衙官员。

这份帛书在不久后送抵了身为宰相的裴休案头,而裴休将帛书打开后,瞳孔紧缩,竟然发现这是徐州武宁军的急报。

与裴休同堂共事的蒋伸、毕諴先后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立马出声询问。

裴休眼见二人看出,当即便把帛书内容告诉了他们:

“徐州武宁军作乱,驱逐节度使温璋,并状告温璋无礼于军士,请朝廷惩治温璋。”

蒋伸、毕諴闻言错愕,面面相觑之余,连忙为温璋开脱:

“温璋知兵而礼下士,必不可能因为无礼而遭驱逐,想来是有别的隐情。”

“正是!”

裴休自然也更为信任温璋,毕竟武宁军的前科实在太多了,所以他当即便颔首附议道:

“先派人去寻温璋,让温璋上表,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个清楚再行处置。”

“是极!”蒋伸与毕諴先后点头认可,而裴休也决定将武宁军的奏表压下,等待温璋奏表。

五日后,不等裴休他们找到温璋,逃往宋州并安顿下来的温璋便写下了奏表,并派人送抵了长安南衙。

裴休先行看过了奏表,随后转递给蒋伸、毕諴二人。

奏表中,温璋表示他到任后,由于武宁军内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军将桀骜,所以他要求武宁各军按照‘五日一练,十日一操’的方式操训。

此外,他严厉军法,警告武宁军内各军不得侵扰百姓。

遇到触犯军法的,他亲自带人行刑,如此坚持大半年后,才初步整顿了雕旗、门枪、挟马等军的军纪,但银刀军并未服软。

银刀军的军将趁着他派牙兵外出时,趁机将他驱逐出了徐州,将他赶往了宋州。

抵达宋州后,他立马写下奏表,将此事奏报了朝廷。

面对温璋和武宁军各执一词的说法,裴休与蒋伸、毕諴对视道:“此事,绝非温璋之错!”

“没错!”蒋伸颔首认可道:“武宁军屡次驱逐节度使,难不成朝廷几次派往的节度使,都没有懂得礼节之人吗?”

毕諴闻言颔首,接着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武宁军已是第五次驱逐节度使,若再不加以整治,恐怕朝廷威严将荡然无存。”

裴休与蒋伸点头附和,其中裴休说道:“武宁军骄横跋扈,早已不是一日两日。”

“温璋虽严厉,但其所行之事皆是为朝廷着想。”

“银刀军此举,分明是藐视朝廷法度,若不严惩,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