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 我那青梅竹马的亡夫(1 / 3)

加入书签

夜晚渐深,热闹也被困倦拖累渐渐消停下来。

后半夜,月色正浓,灯笼渐昏,热闹转移为安静,主场从城里转移到僻静的河边。

平日略显偏僻的小河今日挤满了姑娘们,她们并不多话,只是将一盏盏花灯放入河中,双手合十,或倾诉自己的心事或是闭眼祈福。

“临煦,可也想放盏花灯?”河岸高处,三人居高临下望着这璀璨灯火。

月牙色锦衣的少年绷紧嘴角,闻言摇了摇头:“不想。”

方起征忍俊不禁:“长大了?”

少年微微颔首。

身后的侍从突然看见了谁,凑近少年耳边说了句什么,少年的目光瞬间拉远。

在杨柳对面,李熙能看见一盏盏明亮花灯被轻轻放入河中,承载着放灯之人最美好的乞愿顺着风向辗转而去。

见李熙一直瞧着,走到门口的许舒宁道:“李熙,我们也去放花灯吧。正好,门前就有卖花灯的。”

兴许河边一直是乞巧节最后的狂欢时刻,此刻几乎街上所有人都涌到这里,卖花灯的小姑娘有好几个,漂亮的花灯挂在许家侧面一面墙上,衬得简陋的许家也变得金碧辉煌的。

李熙毫不犹豫点下头。

许舒宁目光仔细扫了扫那几个小姑娘卖的花灯,样式都差不多,许舒宁便随便选了一家朝李熙招招手:“李熙,你喜欢哪一个?”

李熙望着,遥手一指:“那盏竹节灯。”

许舒宁顺着她手抬眸,一段长着一片叶子的竹节被破开,里面盛放着一截短短的白烛。

许舒宁抬手取下,视线偏移,想了想又取了一盏百结,对一旁卖花灯的小姑娘道:“姑娘,能借只笔吗?”

一旁的小姑娘递给许舒宁一只笔,看见百结灯,笑道:“百结不解愁,最是相思难。愿公子愁绪随波去,觅得相思意。”

“多谢姑娘。”许舒宁给了钱道了谢才提着灯回到李熙身边。

“她和你说了什么,你皱眉了。”李熙接过竹节灯,疑惑道。

许舒宁惊讶抚眉:“我皱眉了吗?”

李熙点头。

许舒宁如实将花灯姑娘的话告诉李熙,李熙轻轻“哦”了一声,就没有后话。

二人走下石阶来到小河边。

许舒宁讲笔递给了李熙:“这段时日你学会不少字,要写下来吗,我借来了笔。”

“好。”

李熙接过笔,寥寥几笔写完还给了许舒宁。

“这么快?”许舒宁惊讶。

李熙点头:“嗯,你写。”

许舒宁握笔轻描,一个个秀气的字立刻跃然纸上。

“放灯吧。”李熙道。

许舒宁应声:“好。”

二人几乎同时将花灯放入河中。

许舒宁放下时抬眼,就见李熙的花灯已经顺着河流边打转边飘去。

他微微一愣。

因为李熙的字映入他眼里,李熙的字就如李熙此人,板正有力,经过这几日的誊写她已能写得很好了。不过让许舒宁发愣的并非只是李熙的字,更是字的内容。

不知是碰巧还是刻意,不,一定是刻意,她写下了“舒心安宁”四字,那四个字有入木三分之势,可见写字之人的决绝,以决绝写祝福,仅这一点就深深触动了许舒宁的心,更何况那一句舒心安宁。

近看是舒心安宁。

远看是安宁舒心。

再想却是舒宁,安心。

一只手轻轻捂住许舒宁的眼睛,他耳边传来女孩淡淡的声音:“许舒宁,听说愿望被看见就不会实现了。”

许舒宁心一颤。

他没有拨开李熙的手,而是闭上了眼睛:“好。”

但是在许舒宁看不见的地方,李熙却看向了许舒宁的花灯——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李熙的目光一点一点爬过那八个字。

双关。

他们不约而同写下了对对方的祝福,到底该说是默契呢,还是默契呢?许舒宁和李熙皆在心里想着。

“李熙,那你也不要看。”许舒宁说道。

李熙淡淡收回目光:“我可以。”

许舒宁:“?”

李熙理直气壮:“我不靠神明,我靠我自己,自然能看。”

许舒宁一愣,继而轻笑:“歪理。”

李熙望着他勾起的唇,在他看不见的一刻,弯眉笑起来。

“许舒宁。”

“嗯?”

“如果给她手帕的人是你,她会更高兴。”

她?

“她被一个男子否定同时又被一个更优秀的男子的肯定,她就会自信。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她需要的、依靠的只能是自己。所以只要是我送给她手帕,她擦干眼泪还会重来。”

许舒宁听到这里才后知后觉想起来那个“她”是谁。

是一开始李熙见到的那个和男子喝茶论道的姑娘。

许舒宁不知道李熙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但是他仍旧没问为什么,只是道:“你该做你想做的,不后悔的。”

李熙另一只手又覆上自己的手,以虚抱的姿势靠在许舒宁的背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