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章 电报和户籍制度(2 / 3)

加入书签

回事儿?”

领着他俩,四个人往厢房走去,边走他边问道。

“哥哥,不怪我们,是棒梗该被揍。”

王援朝拉着哥哥的手,然后小声的解释道:“昨天下午,大嫂下班回来,正在屋里和面准备蒸馒头,棒梗从院外跑过来,冲着大嫂就喊,有你家电报。”

没等他说完,王孟德就勃然变色道:“确实该揍,下次你们要使劲揍。”

“嗯,哥哥,你不知道,当时面盆咣当一声就摔倒了地上,大嫂愣了好久,往外走的时候,还差点摔了一跤呢。

最后听说是假的,大嫂蹲在地上就哭出来了,我和援朝都气坏了,就把棒梗狠狠的揍了一顿。”

王卫国也说道。

“揍得好。”

也不怪王孟德这么说,这时代,同城的联系方式就是上家里找去,异地的联系方式基本上就只能发信了。

同城邮寄平信,邮资是四分钱,外埠的平信邮资是八分钱。

如果异地有急事儿,那就是打电报了。

一般什么是急事儿呢,当然是生老病死这类的了。

他们家里,外地没有亲戚,只有他在南方支援,何胜男突然听说来了一封电报,难免不会往坏处想。

所以,王孟德才赞同两个弟弟使劲揍棒梗。“嘿嘿,哥哥,昨天揍完棒梗,大嫂还给我们吃了呢。”

“是么,等下我也有礼物给你们。”

“是什么礼物呀,哥哥,我现在就要。”

“别着急,等吃完早饭,就给你们拿,放心,你俩都有份,一模一样的。”

到了厢房的客厅,何胜男已经快把饭做好了,没一会儿,王浩也从雨儿胡同过来了。

“爸,我回来了。”王孟德上前打了一声招呼。

看到他,王浩愣了一下,然后脸上笑容更胜的说道:“好,好,好,回来就好。”

这个儿子,太给自己长脸了。

饭桌上,王孟德一边吃饭,一边诉说着在桂北县的趣事。

当听说他在夜里路过观音庙,捡到一个女婴,而且这个小女孩,最后居然帮他找到了治疗血吸虫病的药方。

虽然早就在报纸上听说过这件事,但他这个当事人说的更详细,几个人还是非常的惊讶。

何胜男眼波流转,她看到自己男人说到哪个女婴,一脸高兴的样子时,便在心里暗暗地想道。

两个儿子也渐渐的长大了,他们趁着年轻,应该再要一个,这次最好能生出一个闺女来,圆了丈夫的心愿。

等到王孟德说出刚下火车,就被中医研究院的鲁院长派人接去,两个人还一起吃了一顿晚饭,王浩和冉小梅都是激动不已。

王浩更是端着稀饭碗,顾不上烫,连喝了三大口。

这说明孟德的领导,对他是非常的器重,而且鲁院长是全国闻名的医学大家,有是国内最高的中医研究机构的一把手。

最后,当两幅鲁院长亲笔书写的两首诗摊在桌子上,他差点没忍住要给抢去了。

“爸,妈,这两幅字,以后元勋和元第一人一副。”

何胜男笑着说道。

“呵呵,这也是巧了,他俩正好一人一副。”冉小梅也笑着说道。

吃完饭后,王孟德那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着家人和孩子,顺便想着清静一下。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准备清静,院里的人却纷纷上门,他们三三两两的结伴前来,好奇的询问他这段时间在南方的经历。

特别是刘海中和阎埠贵两个,差点就要赖在他们家里不走了。

最后还是丈母娘带着小舅子何胜文和何胜武以及小姨子何亚男来了,他们俩才悻悻而回。

何胜文今年已经15岁了,今年正在读初二。

据王孟德了解,这个小舅子,自从上了初中之后,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以外,剩下的该学的不该学的,都学的很擅长。

“你去南方这半年,胜文在学校闯了好多次祸,已经被老师找到家里好几次了。

妈每次提起他,都愁的不行,你说就他这样的,都不知道明年能不能领到初中毕业证,要是没有毕业证,以后哪个单位都不好进。”

何胜男看着不远处,正拿着王孟德给的礼物,左看右看的弟弟,一脸愁容的说道。

“胜文不是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么,现在还早呢。”

王孟德笑着说道。

“一年多很快的,自从过完年,他十五岁了之后,我爸妈就愁的不行,你说以后下了学,找不到工作,那不成街溜子了么。”

“胜文找工作不难吧,今年一月份,国家不是出了一个户籍管理法规么,很快就有大量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要回乡下了。

他们走了,大量工厂就会缺人,以后找工作,就能容易一些了。”

1958年1月9日,中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户口登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从此有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口之分。

特别是第十六条的规定: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