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四合院公有制和困境(2 / 3)

加入书签

在以后,国家开始落实私房政策,实行「带户返还」,要求房主与挤住其房屋者订立租赁契约,租金有国家规定,是为「标准租」。

但大量的矛盾,就出现在租赁的‘大杂院’之中,住了几十年的房子,那些人早就当成自己家的了。

老王家,一共才四间房,肯定不在这个政策执行范围之内,但保不齐有人使坏,暗地里把他给举报了。

说他浪费资源,房屋空着也不给别人住,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他要提前想好对策,租给小舅子们住,也算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是租给其他人,万一住着住着,以后不愿意搬走了,也是个恶心人的事情。

当然,这些政策,是在今年下半年才开始实行的,他现在还不能明说。

“嗯,这倒是个好办法,我爸妈前段时间还发愁呢,眼看着明年胜文就要出来工作了,过几年就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惜家里没有钱给他买房。

要是咱们这房暂时给他住,也算是解决了大问题。

不过这租金,多少也得收一点,亲兄弟明算账,这要是不收租金,会让他们误以为这房子是送他们的呢。”

何胜男正色道。

对这种事她分的很清楚,现在她是老王家的人了,有能力帮衬娘家一些是一码事,原则和底线又是另一码事。

“嗯,行,到时候你来安排。”

王孟德随口说道。

对于四合院,说实话,他并没有像其他穿越者这么执着的想着拥有几套或者十几套。

这些四合院,未来了不起也就是值点钱,住着其实并不舒服。

而且大量的四合院,以后都是面临着拆除的结果,就算不拆除,也都纳入文物保护之中了,至于哪个院子可以私人改造,他也不知道。说到钱,等到改开以后,他那时候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凭着他的医术,绝对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人了。

进保健组,成为院士,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就这些社会地位,不比钱重要。

况且,有前世的记忆在,随随便便的想点招,或者自己琢磨出几个中医秘方,都能挣大钱。

完全没必要靠屯院子发这点财。

和何胜男分别后,他继续蹬着自行车往广安门骑去。

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发现屋里已经有人了,就见张巧玉和孙小茹两个人,在分别打扫地面和擦拭办公桌。

办公桌上的搪瓷缸里,也已经泡好了茶叶茶。

“师兄,早上好啊。”

见到他进来了,两个人连忙打了一声招呼。

“早上好,辛苦你们啦。”

王孟德笑着说道。

“师兄,不辛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张巧玉笑盈盈的说道。

“师兄,屋子已经打扫好了,我们先回去了,有事您招呼一声。”

打扫完之后,两个人恋恋不舍的走了出去。

到了旁边的屋里,其他几个学生已经在学习了,有的拿着一本医书在翻动,有的奋笔疾书的抄录着其他人的笔记。

这段时间,他们轮换着跟在王孟德的身边,每周三四次的机会去广安门医院坐诊,每次都要记录好多页的笔记。

几个人互相抄录,加起来已经有几十页的内容了。

这些内容,让他们如获至宝,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每琢磨一次,都会有一些收获。

再加上蒲老时不时的提点和教导,以及他们自己的努力。

使得几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感觉自己的医术水平突飞猛进,有一日千里的感觉。

“师兄来了,今天他没有坐诊的安排,咱们把有疑惑的问题都列出来,一会儿,一起去他的办公室里请教。”

孙小茹摇着马尾辫,笑着说道。

就算是王孟德在坐诊的时候,已经讲了一遍了,但有的地方,他们还是不太明白。

于是几个人就想了一个办法,每天先一起讨论,如果问题还是不懂,那就汇总在一起,找个时间统一问。

“我们都记着呢,等会儿由你和张巧玉同志去探探情况,看看师兄啥时候有空。”李响推了推眼镜框,笑着接茬道。

“没问题,我和小茹一起去。”张巧玉和孙小茹一起在一个桌子旁坐下,然后拢了拢头发,直接答应了下来。

说完她就摊开桌子上的笔记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和王孟德接触的越多,她就越发觉得自己太笨了。

明明对方比她也大不了几岁,医术和见识却是天差地别,而且她还得知,王孟德居然没有上过医学院,是自学成才。

这让她这个从中医医学院出来的高材生,常常自诩天才的人,一开始心中有些难以接受。

再后来,等被打击的次数多了,就逐渐的接受了。

现在,她已经接受了,在真正的天才面前,自己是个平庸的人这个事实。

另一边,孙小茹看到大家都在学习,她也拿起笔,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她算是出身于中医医学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中医大夫,自小,她就跟在爷爷的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从认识药材开始,后来慢慢的接触中医药理知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