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捆绑销售(2 / 3)
兴这类药物,不是正途。
只有研制疑难杂症的治疗办法,才是大夫应该做的。
王孟德可是他的衣钵传人,是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他这一脉的,所以,对于这个弟子的各方面,他都希望是完美的。
“是,先生。”
答应了一声,他接着说道:“先生,我下一步除了继续牵头深入研究乙肝疫苗以外,还准备开始研究疟疾的治疗方法。”
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究,前些天发出去几篇论文后,就已经告一段落了。
他们不准备继续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因为血源性乙肝疫苗,注定无法大规模推广,局限性太大了。
以后,只开展研究基因编辑技术,争取早日突破。
等突破的那一天,乙肝疫苗才算是可以大规模的推广。
至于现在,只能小范围的推广,进行临床试验。
而对于治疗疟疾的办法研究,也是他早就计划好的,钱大勇从东南亚援外回国的时候,三个人聊起过当地的四大传染病。
疟疾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病,不仅在华国南部地区,广泛的存在,在全世界范围,也非常的多。
一旦研究成功,就又将是一个诺奖的成果。
到时候,名利双收。
“疟疾的治疗方法?”
蒲老惊讶的说道。
他没想到这个弟子居然去碰这个‘硬茬子’。
疟疾从古代开始,就在华国的南方流行。
上千年来,不知带走了多少生命,可惜,在杏林中,无人能攻克它。
他有些担心王孟德会长时间的碰壁,消了心中的豪气。但转念一想,自己这个弟子是有大气运在身,又有大智慧,说不定真的能再次给他惊喜。
于是就开口鼓励了几句。
“好,有志气,孟德,有空了你去我家里,我之前在川地,遇到过不少这种病,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了一些案例,你可以拿去参考。
还有一些我自己的研究心得,以及从各种古书上摘抄下来的治疗理念,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蒲老一脸欣慰的说道。
“谢谢先生,这些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
王孟德大喜道。
虽然有前世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他还是希望,能走一条新的道路。
在前世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各种知识,研究能有所突破,更上一层楼。
周日。
上午。
从蒲老家拿完资料回来后,他就被刘光天和刘光福兄弟俩叫到了后院。
“一大爷,我带了一瓶好酒。”
刚一进门,就见刘海中悠闲自得的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的听着收音机,嘴里还哼上两句。
“孟德,来就来了,还带什么酒,我这刚让光天去商店买回来的二锅头,够咱俩喝的了。”
刘海中听到声音,连忙睁开眼睛,费力的站起身来,笑着说道。
“先坐着歇会儿,你一大妈快把饭做好了。”
没过多久,饭桌上,陆续的摆上了四个菜。
一盘香喷喷的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和绿色的小葱搭配在一起,分外的诱人。
一盘猪肉罐头,里边的肉,大部分还都是瘦肉。
剩下的两个,分别是野菜和咸菜。
别看就这几个菜,在这年代,平时能吃上这些的,全国都没多少户人家。
不说别的,就拿鸡蛋来说,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对普通的居民,都停止了供应。
别说买了,市面上连见都见不到,就算是拿着副食本,都无法购买。
而猪肉更不用说了。
要是在冬天的年前还好,大量的生猪上市,市场上的猪肉还能买的到。
等春节过完之后,多数时候,就算是有票,想要买到猪肉,都得前一天晚上去菜市场或者副食品店门前排队。
就为了抢到每天寥寥无几的猪肉供应。
就这,有幸买到的肉,还基本上都是瘦的。
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猪肉就越来越难买到。
也是从这个月开始,京城有的地区,好些天都没有鲜肉供应了,只能拿陈年肉罐头投放到市场里,顶替鲜肉供应给居民。
这些肉罐头,需要好几张肉票集中在一起,才能兑换到一听或者一盒。
京城地区如此,更别提其他地区,很多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一年可能就只吃上两次肉。
“来,孟德,先尝一尝我买的红星二锅头,喝完这一瓶,在喝你拿来的酒。”
刘海中和王孟德相对而坐。
饭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一大妈和刘光天以及刘光奇三个人,则不能上桌,每个人端着饭碗,夹了几筷子菜,到卧室或者门外吃去了。
喝了一杯酒,王孟德拿起筷子,没有夹猪肉罐头,而是夹了一筷子野菜放到嘴里。
这些野菜,是一大妈昨天下午,跑到很远的地方,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挖回来的。
就她来回走的这些路,耗费的能量,比这盘野菜可多的多。
明显是亏本了。
“孟德,尝尝炒鸡蛋,你一大妈炒的鸡蛋,可是一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