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0章 车轮茅台和好消息(1 / 3)

加入书签

第290章 车轮茅台和好消息

四合院里。

当王孟德回来的时候,许大茂眼珠转了转,便提议要院里各家都出点东西,摆几桌给他接风洗尘。

听了这话,王孟德心里冷笑了几下。

这许大茂,说出的话别看表面上是在为他好,实则是要把他往火堆上架。

本来围在四周的邻居们,虽然没说话,但也都脸色各异,甚至有些人都准备转身离开了。

“大茂,几天没见,你成了院里一大爷了?

而且就算是一大爷,也不能强迫让大伙给我接风洗尘。

况且,我这也没做什么太大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这些。”

王孟德笑眯眯的说道。

只不过他的话,让旁边的刘海中看向许大茂的时候,眼神不善起来。

“呵呵,孟德哥,我这不是想着你领奖回来,为国争光了嘛。”

许大茂连忙陪着笑说道。

他心里也有些后悔,倒不是后悔自己出了坏主意,而是觉得自己的主意还不够完美,被轻易的看破了。

看来以后还得改进才行呀。

和邻居们简单的聊了几句后,王孟德便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家里。

此时,何胜男早已经听到了外边的动静,她抱着小儿子站在客厅里,一脸笑容的欢迎他回来。

冉小梅一边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一边心疼道:

“孟德,你这出门十几天,都瘦了一些,看来国外的饭菜不合你胃口呀。

援朝,给你哥打点热水,让他洗一洗解解乏,我去和面,咱们中午吃擀面条,再炒两个菜。”

说着她就麻利的洗手,准备开始和面做饭。

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每次家里有人出远门,都要包饺子吃,回来的第一顿,也要吃上热乎乎的面条。

以前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家白面少,或者基本上没有,就用绿豆面粉做面条。

擀出来的绿豆面,因为面粉放的太少不沾,只能小心的用手捧着下到锅里,否则就碎了。

“妈,又吃面条呀,昨天晚上不是刚吃完嘛。”

王卫国正在翻着哥哥带回来的包裹,听说又要吃面条,下意识的便开口说道。

说完心里就后悔了,完蛋了!

果然,冉小梅柳眉倒竖,瞪了他一眼道:

“说什么呢,你这是这几年吃的太好了,都忘本了。

前几年,家里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能吃一顿白面做的面条,都不知道多高兴。

我小的时候,一年到头,也就是过生日家里才会煮几根面条,也就是尝一尝味道。

现在条件好了点,居然开始嫌弃了,你要是不饿,中午就别吃了。”

也不怪她生气。

困难的那几年,别看老王家因为王孟德的原因,没挨过饿。

但周围的邻居家里过的什么日子,她可都看在眼里。

何况小时候也没少挨饿,所以对于王卫国的这种行为,非常的厌恶。

“就是,也就是咱们家条件好,能经常吃上肉和白面,你去院里其他人家看看,谁家不是顿顿窝窝头和二和面。

不能因为有的吃,就开始嫌这嫌那,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还有,虽然你哥哥有本事,经常拿回来好东西,街道和邻居们都知道这个情况,但在外边可别乱说。

像什么不爱吃面条的话,千万不能说出去,不然就会更加惹人嫉妒。”

王浩在一旁也同样不高兴,连忙嘱咐道。

去年开始,家里就因为每个月比别人多吃了几顿肉,就有人偷偷的去街道上举报过好几次。

最终调查的结果当然没问题,王孟德拿回来的东西,都给医院和上级组织上备过案的。

但出了这种事情,也给了一家人很大的惊醒。

群众里边的坏人还是非常多的。

他们看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一有机会就会进行举报。

这年头,对于举报人可是很保护的,就算是举报错了,只要不是太离谱或者恶意打击报复,都不会有任何的惩罚。

“爸妈,我知道了。”

王卫国连忙低下头认错道。

同时他非常的心虚,哥哥离开的这段时间,他和王援朝两个人可是放了羊,又恢复成天天贪玩的状态。

哥哥走之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可是一个都没有完成。

中午。

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大碗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面条。

一盘‘当家菜’——五肉白菜炖粉条,还有一盘炝炒萝卜丝摆在中间的位置。

只要进入冬天,北方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来来回回就只有这几样菜。

王孟德和王浩两个人,还开了一瓶车轮茅台酒。

刚解放的时候,白酒里的老大,是属于汾酒的,至于后世最有名的茅台酒,在北方名气反而不大。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有一天逛商店,王孟德无意间发现店里居然有几瓶茅台酒,便如获至宝,钱给买了下来。

这就是后世收藏家眼里被认为最早的第一代茅台酒——车轮茅台了,在1954年生产出来的。

这也是外销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