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1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和收获不小(2 / 3)

加入书签

刘,有什么事情,你直接说。”

所以,他暂时不走,三大爷还得是他,你想上台,只能等两年后再说了。”

这些都被他放到了另一边,准备到时候存档用或者直接销毁。

“呵呵,一大爷,没事儿,这次不成,那就以后再说。”

他这一走,院里就缺一个管事大爷,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选推荐。”

他和蒲老一起,会同其他中医名家和专家们,开始对大量的献方进行整理、归纳和验证。

晚上。

然后才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下,把碗里的大鸡腿吃完。

同时,王孟德作为新生代最厉害的中医专家,也需要参与进去。

王浩看到他走进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笑着说道:“要不一起喝两杯?”

至于没见过的,以他现在的医学水平,大部分的方剂,看上一眼,基本上就了解了具体的治疗功效,以及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一上午的时间,其他人只看了几十张或者上百张药方,而他的面前,堆着的药方已经超过一千张了。

“我听您的安排。”

中院除了易中海以外,其他人都不是当管事大爷的料。

献方运动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集到了大量有效的民间药方,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这种情况可没有在他和许大茂的考虑范围之内。

能进入他们眼里的药方,肯定都有一些可取之处,咱们这次重新整理的工作量明显小多了。也不是他看得不够仔细,而是因为一部分的药方,他在空间里就已经看过了。

如果是在解放前,每个人手中的药方,可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儿不传徒的珍贵‘传家宝’,外边别说整理了,就连看都不会给看一眼。

“老王,我吃过饭了,就不喝了。

“好,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和别人一点一点仔细查看的方式不同,王孟德犹如走马观碑一样,随意的看上一眼,就把手中的验方或秘方放下,再重新拿起另外一张。

于是国家就想对这部分的药方进行整理、评估、改良。

根据临床效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收集到的验方、秘方进行了筛选整理和归类。

对了,我今天过来,是想跟您和孟德商议一件事情。”

他脸色非常的难看,嘴里骂骂咧咧,心里暗自记下这笔账,以后有机会,他绝对要让王孟德付出代价。

说不定他以后也能成为历史书上的人物。

王孟德见他提到自己,便开口说道:“我们是要搬家,但这边也会经常过来住,而且还是大部分时间在这边,等两年之后再说吧。”

“大茂呀,事儿没给你办成,王孟德虽然准备搬家,但他后边两年,还打算住在院里。

王孟德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他用严肃的语气说道。

缓了缓神,王孟德坐在椅子上,在外人看来,仿佛在闭目养神。

如果能发现、改良一些可以出口创汇的药方,那就更好了。”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经典药方,才需要他细细的琢磨一会儿。

至于能不能走的更远,那就要看天意了,我希望你到时候能更进一步。”

他们的为人我都清楚,再加上咱俩还是有些薄面的,只要你愿意放下身段去讨教,他们绝对会见猎心喜,用心的教你。”

这也是无奈之举,光十万个秘方和验方,就够国家举全国之力验证好些年的了,更别说一个津门地区。

从公布“中医献方运动”开始,在短短三天时间里,相关部门就收到了民间各种秘方、验方等十万个!导致后续的处理和验证工作难以跟上,大部分秘方、验方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应用。

刘海中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王孟德一脸高兴的说道。

同时,一部分的药方,效果确实非常的好,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推广。

“先生,这是好事情,这些验方和秘方,都是已经被各地的医疗机构或者医学院老师们筛选过一遍了。

“是这么回事,我听说您们过两三个月就要搬走了,孟德不是院里的三大爷嘛。

咱们这一派的宗旨,就是博众家之长,然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刘海中早就和许大茂两个人合计过了。

主要是考虑在这边住了二三十年,而新房那边没有多少熟人,再加上王浩上下班也多少有些不方便。

而且很多还是重复的,或者没有一点价值。

他现在是中医研究院的副院长,这次针对几年前献方时得到的大量秘方和验方进行整理和验证,国家点名让他成为负责人之一。

几天后。

许大茂笑眯眯的来到刘家,当看到刘海中脸色不对时,心里就是一沉,他连忙问道:“一大爷,您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

“啊?要等两年呀!”

为探索中医的治疗规律,提高医护从业人员的中医水平能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等回到家里,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特别是第二年,津门地区搞了一次“中医献方运动”,本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