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1 / 3)

加入书签

第34章第34章

【光文帝教育家的头衔名副其实,他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彪炳史册,永远令人瞻仰。】

【称呼光文帝为教育家,不是因为他创办了长安学宫,而是因为他在3000年前,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开民智运动!)殷璋眯了眯眼:“果然是开民智。“天幕第一次提到长安学宫时,他就想到了他会开民智。

如果说开民智,殷璋是早有预料,那么其他人就是如同中了一道晴天霹雳。一些大臣们心中一寒,殿下怎么能开民智?开了民智,百姓知道的多了,他们就不会再老老实实种地,他们会变得贪婪,想要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想吃饱穿好、想被人伺候、想拥有更多的土地、想当官、想当更大的官……带来的第一个显著影响就是管教他们的成本变高。这个口子不能开,不然以后会很麻烦。

有的大臣则是想到家里不中用的子嗣,紧皱眉头。开了民智,殿下能用的人多了,他们子孙后代还能安稳的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吗?有心急的大臣看向殷璋,强按住心里的焦躁不安,开口劝说殷璋放弃开民智:“殿下,你操心朝廷诸多大事,已经很劳心费神了,你何必吃力不讨好的让百姓读书,他们本就不聪明,难以体会你的苦心。”“再则,从高皇帝开始,我朝对百姓的治理,自有一番制度。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臣觉得还是不要随便改了。“什么制度?愚民、疲民之术!百姓不读书经事,无知,他们就不会提出太多的问题,只会跟着祖辈的脚步,死死的和土地捆绑在一块,日夜操劳,忙的连抱怨的时间都没有。不少人点头同意:“臣最怕的是那些百姓识字了,万一他们有人动了歪心思,觉得交赋税吃亏了,他们闹着不交,裹挟生事怎么办?毕竟百姓看到的只有那一亩三分地,只知道自己损失钱了,看不到更长远的地方。”“是啊,不可不防。”

“殿下让百姓识字的想法虽好,但读书识字向来费钱,朝廷有那么多钱吗?”

殷璋抬眸,波澜不惊地看着在他面前各种引经据典,不赞同他开民智的大臣们,心里一片平静,他们越是害怕,就证明,他走的这条开民智的路,越正确殷璋敲了敲桌子,纷纷扰扰说个不停的大臣们安静下来,他说:“祖宗规矩?哪个祖宗定的规矩,高皇帝吗?你们谁能把高皇帝的诏书拿出来,让我看看,他老人家到底有没有明文禁止不允许百姓识字。”“你们拿的出来吗?拿不出来,就不要跟我说什么祖宗规矩!!"殷璋说的很不客气,不要以为他小,就能够拿捏他。

他这次要是如了他们的意,让了一步,日后岂不是要步步后退?天幕里的光文帝,江山是他亲手打下来的,他是开国皇帝,威望足够大,想要改革,只要他想,就能做到,即使有阻力,也是螳臂挡车,微不足道。至于他,将来当上皇帝,皇位只会是从永兴帝的手里继承而来,不是打下来的,面对的阻力会多很多。

殷璋并不畏惧,与人斗,其乐无穷也!

殷璋似笑非笑道:“如果你们的脑子里,真的只装得下祖宗规矩,装不下别的,那你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活着?干脆抹了脖子去效忠你们嘴里的那个祖宗好了。”

现场一片寂静,大臣们心里一跳,不敢有什么动作,脸上齐齐变了一个表情,换上一副“殿下说的对”“我一切都听殿下的,他们想试探殿下,我不是“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表情。

殷璋笑的漫不经心,目光轻飘飘从他们身上扫过,这么快就服软了?他还以为他们还能再坚持坚持。

皇子们默默看着殷璋和大臣们交锋,准确的说,单方面吊打。其中以八皇子最为激动,他激动的脸都红了,要不是顾及有这么多人,他都想站起来嗷嗷叫几声宣泄一下。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我弟弟!我弟弟超强!此时,在后宫和虞夫人一起看天幕的十四皇子鼻子莫名一痒,下一秒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

虞夫人紧张,连忙问道:“荣儿,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着凉了?来人,快去叫太医。”

十四皇子苦着脸摇头:“娘,我没事,我不要吃药。”虞夫人不管,还是让宫娥去请太医了,她抱着十四皇子进殿,没好气地说:“娘觉得,肯定是你哥哥在说你坏话,他就是会克人,小时候克我,大了开始来克你。我们娘俩怎么就碰上他这么一个冤家啊!”虞夫人以前说八皇子克人,那是在嘴上随便说说,自从知道本朝开国皇帝克人后,她就对八皇子克她们母子一事深信不疑。看到殷璋不落下风,永兴帝满意地喝了一口酒,甚好,甚好啊!殷璋年纪小,现在才十二岁,如果他的命数注定了,七年后就会驾崩,殷璋那时也才十九岁,他担心殷璋对上朝廷的这群老狐狸会吃亏,现在看来,一切都是他多虑了。

吃亏?殷璋只会把亏喂给别人吃!

【如果只是创办学宫,称不上开民智,光文帝时期的教育制度,是一套惠及百姓的基础教育体系,完善且规范,是他的一个千古功业。甚至可以说,现代还在使用光文帝的一些教育制度。这个含金量到底有多大,你们应该心里都有数了吧。】

有数,太有数了。

大臣们不住地点头,神情兴奋,语气激昂:“隔着300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