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洛水祭祀,以安人心(1 / 4)

加入书签

洛阳。

昏暗的天空之下。

无论是大汉的庙堂,亦或是百姓之间,仿佛都被遮上了一层阴霾,久久难散。

皇帝崩世了!

当这个消息从宫内传出来之时,天下巨震。

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甭说如历代先帝一般施恩于天下,甚至就连与群臣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但他也是个皇帝。

顾康的学派核心虽是“敬鬼神而远之”。

但“君权神授”亦是其中纲领。

且更何况如今的大汉天灾不断,此时此刻刘隆崩世就仿佛是证实了那些传闻一般。

——人心失散!

但顾熙目前要面对的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隆虽年幼,但却亦是皇帝,需修建皇陵。

这一桩桩的事都绕不开他这个摄政大臣。

在这种情况之下,朝野上的非议自然也是不断。

陆陆续续的上书接踵而至。

直指太后邓绥。

且对于该立何人为君,群臣与邓绥之间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群臣认为刘胜的厥疾并不严重,提议立刘胜为君,并想让邓太后直接将权力交回皇帝。

而邓太后则是想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刘祜自幼便受到刘肇的喜爱。

直接过继给刘肇,让其继承皇位也无不可。

其实按照血脉而言,自是刘胜这个刘肇的长子占优。

但问题就出在他的厥疾身上。

而对于顾熙而言。

他要考虑的与其余人又不同。

相比于其他大臣,顾氏如今是超脱于外的,立何人为帝都不会影响到顾氏的利益。

只要顾熙还在那顾氏便不会受到影响。

他真正要考虑的是天下。

刘胜的厥疾虽看似不严重,但若是真的再出了问题。

大汉在这种情况若是再有帝王崩世。

该当如何?

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都认定了朝廷已经失去了老天的眷顾?

在再三思虑之下,顾熙同意了邓绥要立刘祜为帝的想法。

对于这个决定,群臣只能接受。

在这种情况之下。

刘祜的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虽略显随意,但相比当初的刘隆却也好上很多。

毕竟刘祜也已经十三岁了,自己本就能够做很多事。

但也就是因为如此,当即便有人提出让邓绥还政于刘祜。

只让顾熙摄政治国即可。

甚至还有不少大臣前来找到了顾熙。

希望让顾熙如当初一般,起到带头作用,助群臣将邓绥手中的权力废掉。

但顾熙现在又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当初的窦太后可与邓绥不同。

邓绥虽然也提拔了邓氏的几个子弟,但是邓骘等人的才能都十分不错,无当初窦宪那般擅权之举。

而且邓绥从来都没有将主意打到顾氏身上。

这对于当前的大汉便是最重要的。

接连的天灾,致使人心不稳。

这可不仅仅是能抗的过去就能安稳渡过的。

四代明君留下的天下根基确实稳固。

但若是再在此时掀起朝野内斗,极有可能便会动摇国本。

大汉若是真的出了意外。

且不说顾熙这个摄政大臣会在史书上留下什么名号,顾氏几代先人留下的美名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他怎么会容忍这种事发生?

朝堂绝对不能生乱。

这是顾熙的底线。

唯有如此,他才能更好的稳住天下的局势。

顾熙十分严厉的警告了众臣,旋即又安排起了刘隆的丧事。

接连帝崩,这对百姓的徭役压力极大。

若是没有天灾倒是还好。

但如今便要万般从简。

在顾熙的要求之下,刘隆被葬在了刘肇的慎陵区域之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