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治蝗灾,胜天半子(2 / 4)

加入书签

顾熙虽然一直在盯着这件事,但是在利益面前,人心总是显得过于薄弱。

如今庙堂安定,人心渐暖。

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展开全面的行动。

那大汉若想真正的彻底渡过这一次的劫难,注定要用极为漫长的时间。

他先是去了并州、凉州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

亲自监督着官员赈灾的进度。

并借用他如今的声望,来安抚当地的民心,再通过实际的考察,来对赈灾计划进行更为细致的改变。

这种效果是惊人的。

顾熙的声望太高了。

如今的他甚至都可以说是已经超越了当初的顾康。

有着摄政的身份在,他对各地官员都有着生杀罢免之权在。

各地官员畏之如虎。

当听闻顾熙竟亲自赶到之后,根本没有人敢在赈灾上做任何的手脚。

无数百姓对顾熙可谓是感恩戴德。

顾熙真的就成为了那一束光,要破开那笼罩在整个大汉之上多年的阴霾。

然...事情注定不可能一直顺利。

天灾并不会因为人力而做出半点的改变。

——永初四年。

各地仍是发生了蝗灾。

其实蝗灾这种灾害就是如此,只要一地发生了蝗灾,当年的蝗虫便会留下数之不尽的虫卵。

次年再来。

这是目前这个时代难以处理掉的难题。

顾熙亲自赶往了灾地进行观察,并着人将顾康当初留下的所有书都取了过来,开始细细的钻研。

顾康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就不用多说了。

在顾易的教育之下。

他的农耕水平对于当前时代就是碾压。

而顾康自然也留下了一些应对蝗灾的方法。

顾熙在认真研究之后。

决定行翻土之策!

这是顾康留下来的方法,与当前时代大部分的办法都不同。

就是在蝗虫产卵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翻土。

并且这次翻土还要更深一些。

将所有虫卵都埋在地下,增加其孵化出来的难度,并更换当地一向种植的作物。

这是顾康关注农耕多年才发现的经验。

虽然顾熙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解决如此大的蝗灾,但既事已至此,又何须忧虑?

而邓绥这个女子最大的特点便是极有魄力。

她根本不像是普通女子那般面对大事之时便会慌张,犹豫。

在收到顾熙的书信之后。

她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便答应了此事,全权交于顾熙。

当然,顾熙自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此事于全天下施行。

且不说大汉能不能撑得住如此的消耗。

若是此事无用的话,对于刚刚才有所恢复的民心会造成重大打击。

他只是选择在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开展实验。

——冀州!

没错,此次蝗灾最为严重的便是冀州。

冀州本就是产粮大州,人口密集。

且因为有着顾氏的存在,如今冀州的人口其实远比历史之中还要多。

在农耕方面的发展,可谓是远远超过其他州郡。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涉及天下的蝗灾对整个冀州的打击是最大的。

而且作为顾氏经营多年的大本营。

于冀州开展,百姓绝对会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事,注定惊天动地。

就亦如昔年的顾康治理大河一般,顾熙就是要以人力来对抗天灾。

数代先人留下来的国力,让顾熙有了十足的底气。

就在永元四年,秋。

顾熙亲自于冀州,开启了这场注定会名垂青史的浩荡工程。

他命令各地官府组织百姓。

并亲自督工,制定标准。

蝗虫的虫卵一般于地下一寸左右,在当前的这种封建时代,要想完全做到标准化的工程那是不可能的。

顾熙只能尽可能的让百姓将土翻的更深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