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 一对俗人(2 / 3)

加入书签

真的是太可惜了。”

章瑜为不能见到李联杰一面,感到遗憾。

赵静深有感同,毕竟李联杰自从演了《少林寺》,俨然成了全国最受欢迎的偶像。

倒是龚樰,虽然心里同样失落,但不是因为李联杰,而是辜负了方言的一片心意。

肯定是因为知道自己修习拳术、喜欢武术,他才会这么精心地安排。

一想到这里,眼含深情地望着他,叹了口长长的气。

就在此时,耳畔边传来悠扬的二胡声。

一个老人正闭目独奏,拉着《光明行》。

边上,围了一圈的人。

这年头的后海,没有围栏,更没有遍地的酒吧,绿树成荫,团锦簇。

不远处的小树林里,站着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正在认真地做着拉伸、踢腿、蹬腿。

“看我这弹腿!”

此时,一个小男孩腾空而起,踢出一脚。

“龚樰姐,那小孩踢得怎么样?”

章瑜扭头一问,龚樰面带微笑“手脚配合到位,招式有板有眼,有高人指点过他。”

“他们应该是武术班的。”

方言望了过去,目光落在那张稚嫩的脸上,长得酷似《太极宗师》里的吴晶。

从他们身边经过,顺着后海漫游。

后海的南面是北海,北海的东边是景山。

其中的景山西街,是四九城里景致优美的一条大街,但他们并没有去。

而是穿过汉白玉色的银锭桥,来到烟袋斜街,来到方言在什刹海的四合院歇一歇脚。

“方老师,想不到您在这里有个宅子。”

章瑜两眼发光,左顾右看。

龚樰眨了眨眼“红姐也住在烟袋斜街,那你们岂不是……”

“没错,邻居!”

方言笑道“就住在不远,分而不离,互不打扰,但又相互照顾,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一碗汤的距离?”

赵静和章瑜面面相觑,听着他的解释。

龚樰当听到“既拥有自己的空间,又不失亲密的距离”,隐约觉得他这是在安慰自己。

“好啦,我也就不烧水了。”

方言把她们领到书房,“我去讨杯水来,你们在这里等会儿。”

龚樰主动请缨,要搭一把手。

赵静和章瑜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古怪,目送着二人离开。

书房里,很快就剩下她们两个。

放眼望去,全是紫檀木的家具。

墙壁上,挂着装裱在框子里的字画。

黄宾虹、李可染、王雪涛、吴作人、蒋兆和……

“天呐,想不到方老师收藏了这么多啊。”

赵静被深深地吸引,不禁感慨了一句。

章瑜问“这些,都算是知名画家吧?”

“当然!”

赵静想也不想,“不过要我说出画得怎么样,我说不上来,还得问龚樰姐,她懂画。”

章瑜轻咦了一声,“说到龚樰姐,她和方老师去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回来呢?”

刚说完没多久,方言和龚樰手上拿着冰镇的北冰洋,玻璃瓶上附着小水珠。

龚樰脸上挂着笑容,刚刚跟方言诉说了一番衷肠,心情渐渐好转。

“这天可真热。”

方言拿出手帕,擦了擦汗。

龚樰瞥了眼那帕子,露出淡淡的微笑,离别的烦恼仿佛在这一刻抛之脑后。

“龚樰姐,快来看这个。”

章瑜把她拉到李可染的牧童骑牛图前。

赵静边喝饮料,边说“方老师,没想到您对字画这么有研究啊。”

“这话就错了,收藏的多,不代表懂的就多。”方言道“我研究得并不多。”

章瑜问“那您干嘛买这么多字画呢?”

“有句话叫,越缺什么,越补什么。”

方言直截了当地说“我这人俗,自然要附庸风雅一点。”

“您还俗?”

章瑜一副“我读书少您少骗我”的样子,“您如果是俗人,那我们可都是大俗人啦!”

这是什么世道?

说真话,没人信呐!

看着赵静她们一脸不信,方言无奈摇头。

“这些画,都是从哪里买来的?”

龚樰眼里充满着喜爱。

方言随口说出了和平画店、外宾服务部这几个自己平时扫货的地点。

“要不,我们下午去和平画店逛一逛吧?”

龚樰想着买幅画带回家。

而章瑜和赵静,也正有此意。

方言挑了挑眉,“你们要买画?”

龚樰笑容可掬“我想买一幅不贵的。”

“没错没错,我也要买一幅。”

章瑜点头,“方老师,有没有那种价格很低,价值很高,还有,呃,还有……”

“你想说的是不是‘升值空间很大’?”

方言把这个词汇解释了一番。

听到章瑜连连称是,赵静说“俗!不过我也俗,方老师,您也帮我看一看。”

“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

方言不动声色地看了眼龚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