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 / 2)
后天才回来。”
“休息两天也好,下午我去买点肉回来晚上炖。”
王元贵最近工作的人家要嫁女儿,每天天不亮就要骑车二十来公里去工作,晚上十点才回。
按理来说,这么远主家应该安排住宿才对。
可那家人相当抠门,当初说好了包一天三顿,结果每天就熬点稀饭配窝头,一回肉都没见着。
黄桂英心疼丈夫,每天早上都要买几个肉包子或者肉菜让王元贵带走。
“奶说她带了肉回来。”王贤春赶忙插话。
“那中午吃剩菜,晚上炒新鲜肉。”黄桂英说。
王家的日子其实真比土连巷大多数都过得好,不说每顿都能吃上肉,每天吃一顿总是没问题的。
王元贵会挣钱只是一方面,王贤春觉着老妈的小买卖应该也挺赚钱。
“下午就别买什么新鲜肉,我去前边小饭馆买现成的。”王元贵笑得温和,话才刚落就挨了韩桂英一拳头:“结婚快二十年,现在倒是嫌弃起我做的饭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黄桂英宁肯花钱买肉包子也不亲手做,原因无非就是……做饭难吃。
王元贵嘿嘿傻笑,但没反驳。
王贤春悄悄往边上挪了几步,可不敢去搭这个腔。
爸爸说不好吃最多挨两记白眼,要是她们三姐妹敢说半个不字,等待的就将是门边的笤帚。
“吃馆子想都别想。”黄桂英朝王贤春的方向指了指:“今晚让贤春做饭,我倒要看看当爹的怎么好意思嫌弃。”
“老大连柴火灶都烧不燃。”王元贵接话。
夫妻俩同时看向一脸茫然的王贤春,黄桂英叹气:“我让你托人帮贤春找工作,老吴那边怎么说?”
夏天的井水依旧凉得冰手,王元贵捧起毛巾覆上脸,传出来的声音听起来不太真切。
“让贤春在家多待两年,等满十八了再说……”
“你看看谁家孩子十六还天天在家待着,要是读书有盼头也就算了!”黄桂英眉心紧皱,语速极快:“书!书也读不好,又不是地主小姐家里有吃不完的粮食。”
书里描写的“王贤春”用到了三个句子。
脑壳不太灵光;能坐着绝不躺着;能吃撑绝不吃饱。
王贤春觉得作者其实已经写得很委婉,在她看来就用三个词语就能概括——懒惰,愚笨还贪吃。
和着黄桂英的担忧,王贤春又伸出手拍了拍自己肚皮。
在八十年代能吃得如此圆润,说不贪吃恐怕连自己都不会相信。
“没书读又不是娃娃的错。”王元贵取下毛巾蹲下浸入水里,看不清是个什么表情:“别家养不起我家养得起。”
王贤春立马去看黄桂英的表情。
记忆中家里大事小事都由妈妈说了算,爸爸平时不太发言,所以三姐妹都怕黄桂英些。
看来并不是如此……
“那在家总不能什么事不做。”
黄桂英竟然迅速妥协,神情还没有半分怒气,只余满满的担忧萦绕周身。
“扫地洗衣服也是事。”王元贵笑,阳光下颧骨凸得更明显了些:“再不济让贤春学着做做饭,地里的活儿也得有人管。”
黄桂英摇摇头,没再反对。
王贤春知道该自己表现的时刻到了,忙清清喉咙将两人视线吸引过来。
“家里的活儿以后都交给我。”
“……”
“洗衣做饭我都能干,以后还能帮着妈摆摊卖玩具。”
放眼看去,偌大的后院里就种了两块菜地,几株稀稀拉拉的葱长得焦黄,其余地方都快被杂草盖严实了。
自从奶奶尝到赚钱的快乐后,家务事早被抛之脑后,十天半个月都不带进厨房一回。
二妹王贤夏也相当有生意头脑,悄悄跟着黄桂英去进了些学习用品在班里售卖……当然是瞒着父母。
三妹王贤秋是个学霸,梦想是以后找个好工作赚大钱,为了目标那是相当努力。
王家上下都沉浸在赚钱之中……除了原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