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3章 大熊座的难题(1 / 2)

加入书签

【哦?既然技术上不存在难题,那你的问题出在哪里?】

公玉永言这么一说易阳是更加好奇了。

【问题是出在能量供应上。】

【工业上现有的那些千吨级甚至万吨级的机械装置它们做功的时间会很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能量供应。】

【大熊座的力量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时间越短产生的破坏力就越大,这样一来在短时间里对能量的消耗就会非常大。】

公玉永言这么一解释易阳立刻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大熊座面临的问题其实和美杜莎之前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机动战士内部采用的也是氦3聚变反应堆作为主能源供应,规模上要比美杜莎体内的反应堆大很多。

这么一个反应堆产生千吨级所需要的电力自然是不在话下的,可是如果要让反应堆在1秒甚至是0.1秒内产生如此规模的能量就不太好实现了。

大熊座的身体结构虽说是要远超美杜莎,但其内部空间又不足以安装更多的聚变反应堆,最妥当的办法就是像当初的美杜莎设计一样采取提前储存能量集中释放的方式在大熊座的身上安装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辅助供能装置。

都不需要实际的生产,在虚拟模拟阶段公玉永言就察觉出这样设计的缺陷。

大熊座的攻击需要更长的间隔,这个间隔就是给辅助供能装置充能的时间,就像现在的大型激光炮一样,每开一炮都要等上个几分钟进行充能。

这种攻击间隔放在大熊座的身上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于是大熊座的设计工作就此卡住。

武器研发中心想了很多的方案来应对大熊座身上出现的情况,理论推导中最可行的方案也就只有两个。

一是抛弃原本的核聚变反应堆使用反物质引擎作为主能源。

反物质引擎远超核聚变反应堆的功率输出能力让辅助功能装置的负担极低能够较好的满足大熊座战斗时对能量的需求。

虽说反物质燃料的保存需要持续消耗能量,但是相对于反物质引擎庞大的输出量来说不值一提,总体上的净输出额还是要远远大于核聚变反应堆的。

反物质引擎现阶段使用也有其明显的缺陷,首先作为燃料的反物质收集并不是那么方便。这几年因为新型战列舰的设计都采用了反物质引擎,武器研发中心和皇家科学院也在尝试在普通环境下制造提取反物质。

反物质的制造目前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大量的反粒子通过高速粒子对撞机产生后在强磁场的束缚下经过零下270多度的低温减速后被收集这是目前唯一的人工制造反粒子的手段。

不要小看这样一个手段,从能量本质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将常规能量向高级能量进化的过程。

只是目前来说人工手段制造的反粒子只能承担占比很小的反物质燃料供应,绝大部分的反物质燃料还是依靠在宇宙中收集。

恒星附近的反物质收集效率是最高的,帝国在M星系恒星附近投放了大量的反物质收集卫星,这些卫星收集到的来自恒星活动释放的反粒子占了整个帝国反物质燃料供应的90%。

近期皇家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成功在人造恒星的附近收集到微量的反粒子,或许不久之后笼罩整颗星球的人造恒星网络也将成为重要的反粒子采集地。

除了收集难度大外,反物质燃料的保存也是非常困难的。

前面提过,反物质燃料必须保存在一个强度非常高的真空磁场环境中避免它们与自然界中的正物质相互湮灭消失,这个真空强磁场环境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以维持。

之前也说了,相对于反物质引擎提供的输出相比,用以保存反物质燃料的真空强磁场环境所消耗的能量不值一提。但是在大熊座上需要考虑的可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能量加减。

大熊座是一个运动机械体,战斗中避免不了大幅度的速度改变以及碰撞甚至是受损。

如果使用反物质引擎,那么就要保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用于保存反物质燃料的装置不能失效,否则不需要敌人的进攻,储存在其中的反物质燃料就能把大熊座炸成一朵烟花。

这很难做到。

大熊座上所有的功能部件、系统在设计的时候都考虑到了突然间断电的情况,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设计有路径完全不同的两条电力输送路线,力争在其中一条线路受损后备用线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用为功能部件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

所有得应用系统也都设有同步的备份系统,当主系统瘫痪后1秒之内后备系统就会启动基本上不会对操作产生太大的影响。

可是所有的应急备用措施都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只有当主线路或是系统出现信号连续丢失后备用措施才会启动,而在此之间的短暂失效就已经会让储存的反物质燃料接触到正物质湮灭爆炸。

所以尽管使用反物质引擎可以解决能量供应的问题,武器研发中心却没有考虑使用这套方案。

另一套比较可行的方案就是采用蓝晶作为辅助能源供应,蓝晶所具有的高密度能量以及超高的输出上限使得它能够完美的承担大熊座辅助能量供应的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